坦言集:以臨時安置衝擊官僚習氣

林鄭政府與社福組織合作推行社會房屋計劃,規模有限,屬杯水車薪,不可能解決當前房屋問題。但當政府在開拓土地、興建公屋等方面步伐緩慢,這樣做也聊勝於無。

不過,政府若稍具創意也可以有所作為,例如近日盛傳讓未補地價的居屋以低於市價出租。但更好的方法是政府全面動員本身的土地資源來擴大社會房屋計劃。雖是暫時的權宜之策,也足以改變市場的心理預期、騰出時間與空間讓政府的建屋計劃推行。

政府不是沒地,而是政府各個部門屬下有着眾多土地和房屋資源閒置不用。最明顯的例子是遭殺校的校舍,數以百計。政府閒置的樓宇、土地,或許每個單位面積不大,但也是個頗大的數目。過往政府有臨時安置區,就算大學也曾有臨時的學生宿舍。社福機構提出貨櫃改裝房屋,乃至軍營式的設置,都可以採用。空置的校舍改裝則更為容易。

或許這樣的臨時配置並不理想,也不符合政府許多既定規矩。但是,若政府急民所急,盡量完善,這中間節省出來的居民金錢與家庭社會因素,包括所謂界外收益,數額龐大,也未必可單用金錢衡量。更重要的是,若政府下決心,臨時安置便是契機,一是迫使當局檢討原有規矩,官僚程序是否合理,據之改革。二是建立起對政府閒置土地和房屋的管理與使用機制,打擊苟且因循,浪費公帑的習氣,使到地盡其用。三是集思廣益,同時批判官僚習氣,刺激政府改變治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