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解讀十九大 正面理解中國夢

隨着中共十九大的臨近,西方媒體及政要們對此事的報道與評論也逐漸升溫,但角度與立足點與過去相比有很大不同,開始從理性與正面角度去解讀中共執政與改革思路。從某種意義上說,西方主流社會對華眼光正從過往的俯視,變為平視甚至仰視了。

法國總統馬克龍日前稱,要在二○二四年時建成一個可與中國匹敵的強大歐洲。一直以來,歐洲都是中國學習趕超的目標,但現在中國卻成為歐洲學習的樣辦,尤其是法國這樣一個發達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其總統居然如此「謙虛」地說出這番話,說明時代真的不同了。

聚焦政策 理性分析

無獨有偶,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日前也表示「當中國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時,中國會比任何一個社會都要強大」。所謂兩個一百年,即中共建黨一百年時實現小康社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時建成發達國家。馬克龍、基辛格作為具有宏觀和前瞻視野的重量級政治家,他們對中國的評價顯然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經過認真思考與分析,充分認識到中國崛起的現實。

與此同時,英國《金融時報》、美國《紐約時報》等西方媒體對中共十九大報道,更加聚焦於十九大政策層面的變化,理性分析對未來中國以及世界的影響,而不是像過往那樣一味指摘中國專制及體制性威權,或者囿於情緒性的發洩及人事鬥爭的流俗。

比如,英國著名的經濟學人智庫發表一份名為《強大領袖,艱難決定》的報告稱「在我們看來,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大會,在此次會議期間,爭論有關政治晉升和派系權鬥意義不大。毫無疑問,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將會凸顯其強勢性和統治力。此次會議的關鍵是習權力鞏固之後對於中國政策的影響。」報告認為習近平在加強政黨紀律和執政管控之後,經濟政策將進一步加強,包括採取強而有力的措施處理中國債務負擔,並尋求釋放信貸泡沫。

而《紐約時報》也認為,十九大確立的人事體制和提出的執政思想,將決定至少未來五年中國的走向。相比現在,經濟發展會提到一個重要位置,經濟改革會有一定程度推進。習在未來五年會把經濟發展放在一個突出位置,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抓經濟,進一步放鬆對經濟的管制,出台更多的改革措施。

西方主流社會開始正面解讀中共黨代會,並接受中國崛起的現實以及嘗試理解中共執政的邏輯,這是一個巨大轉變。這一方面固然是中國日新月異的國力擺在面前,另一方面也是對西方民主制度陷入困境,找不到出路的一種反省。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現在的確要增強政治自信,但同時也應警惕自信不要變成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