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向外學習

梁振英率領政府官員訪問深圳、以色列,顯示出他們知道科技創新的重要和香港所可能取法的對象。

一般人提的美國硅谷,是不明白當地創新靠的是國防科技的研究,不是民營企業的創新。此所以全世界都不可能複製硅谷,因為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美國那樣在國防科技方面有超乎平常的龐大投資。相反地,以色列以小國卻在不少科技範疇有所發展。但發展不是依靠發明,而是依靠對現有技術與知識的創新,且切合本國國情,在國際上已成一個成功的典範。即使中國,與以色列在軍事有關的機械裝置、農業科技方面都有緊密的合作,並沒有受到美國與以色列結盟的限制。

以色列人口八百多萬,比香港稍多,但卻在困境中發展,依靠海外移民的支持。香港與之有不少相同,都是從無到有的創業。艱苦創業程度,以色列勝於香港,成就也大於香港,且香港過於安逸,轉而投機,競爭力大失,到以色列從頭學習,可幫助香港重新出發。

以色列的模式,對香港可能難度比較大,因為與香港的制度、人才、知識態度差異較大。相對深圳的模式為港人熟悉,且已有不少港人參與。雖然創新程度比不上以色列,卻在內地乃至亞洲區開始佔有優勢。深圳模式主要從加工貿易企業演變而來,如華為、中興、騰訊也在相關行業裏在國際上領先。它們的起家不過是幾個人,二十年的發展光景,也頗借用香港的制度與國際開放因素。香港要學,相對容易。梁振英等的努力,希望香港社會認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