嫻話家常:爭退保被「耍」足三十年

長期爭取權益,經歷令我們練成各種的能耐,當中要改變不合理制度、權益,亦需要有理念,更需要以長時期爭取的心態去準備。不過,無論有多大耐性、多大魄力,面對政府的「拖字訣」都會感到無奈及氣餒。就像我們在八十年代已提出的綜合退休保障,到了三十年後的今時今日,政府仍然在拖延。

前日立法會退休保障事宜小組委員會的會議上,七十多個團體來到表達,當中有一個八歲的小朋友,向我們提出要全民退保的訴求,因為他也見到自己的生活環境周遭,有很多非常困苦的長者拾廢鐵紙皮,毫無尊嚴地過活……我心想,如果政府存心拖延,三十年後,這位現年八歲的小朋友,可能仍要坐在立法會的會議廳,繼續為爭取退休保障而努力!

很誇張?這個想法其實一點也不誇張,就在前日的七十個團體當中,就有很多都是三十年來為爭取退休保障一直沒有放棄的人。他們的發言仍然是鏗鏘有力、仍然是以往的無畏無私……可惜,負責的官員亦是三十年如一日,仍然將他們的訴求當作「耳邊風」。

面對老中青代表的訴求,政府的態度仍然是要在這問題上尋求「共識」。有商界人士認為若全民退保人人有份,那連富豪都有的時候就是極不公平,故需再作詳細討論、尋求「共識」。其實,在一個永遠也不會有共識的話題上尋求共識,實際上就是要有關話題永遠流於討論的階段,永遠都不能夠落實;就正如在標準工時、增加公眾假期等涉及資方利益的勞工議題上,資方永遠都會提出反對,根本就難以取得「共識」。三十年過去,人生有幾多個三十年呢?一個勞工最基本的保障討論了三十年亦沒有「着落」,政府是否想接手的下一代,採取「討論以外」的手段去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