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亂象滾滾來 撥亂反正更何待

菲律賓人質慘案傷者易小玲日前在台灣舉行的整形手術後記者會上露出久違的笑容,這發諸真誠的粲然一笑,某種程度也是對本港醫療無能的嘲弄。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易小玲在本港三十三次手術整形全部失敗,備受折磨,到台灣整形一次就成功,猶如新生,台港兩相對比,高下立判。

本港醫療事故不斷,市民對醫療系統的信心本已大打折扣,而易小玲在台灣整形一次就成功,進一步動搖市民對本港醫療的信心。一項調查顯示,五成七受訪市民認為本港醫學界技不如人,四成六認為事件令本港「丟架」失面子,醫學界應作反省,民調結果與本港醫療界自詡的所謂「國際水平」形成鮮明反差。無可奈何花落去,一度傲視亞洲的香港醫療服務已是此情可待成追憶,令人失望,更令人難堪。

更難堪的情況還在後頭。易小玲的前主診醫生揭發,前食衞局局長周一嶽當年探望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治療的易小玲後,曾表示「兩星期內不用再做手術」,威院居然為了避免令周局長「難堪」,即使易小玲在首次手術後傷口受到感染,仍然拒絕即時安排補救措施。周一嶽並非整形醫生,他對易小玲的治療發表意見,本是不負責任的胡說八道,而威院被指將長官的「面子」看得比病人福祉更重要,不僅醫術差,醫德更差,堪稱草菅人命。本該懸壺濟世的公立醫院變成揣摩上意的擦鞋機構,病人福祉被犧牲也就不足為奇。

事實上,威院近來醜聞不絕,由名醫「封刀風波」揭發內部人事傾軋,到醫管局報告批評威院緊急手術表現包尾,再到被指為討好長官而對醫療手術作出政治化決定,簡直沒有最醜,只有更醜。威院是本港公營醫療的兩大龍頭之一,威院墮落,正是前朝曾蔭權政府無能管治之下,醫療領域亂象叢生的縮影。

最諷刺的是,年年居高臨下批評轄下醫院表現不佳的醫管局,本身正是問題的源頭。醫管局管理無能,任人唯親,肥上瘦下,七大聯網有如七大山頭,尤其資源分配貧富懸殊,更是備受詬病。比如新界西現有一百一十萬人口,目前僅屯門及博愛兩家醫院提供服務,新界西聯網內,平均每千名市民只有零點六名醫生,相比九龍中的一點三名及港島西的一點一名相差懸殊,造成屯門醫院外科病床使用率高達百分之一百零六,病人輪候時間長達三十個星期。病人面前醫療不平等,屯門醫院連續五年被指表現遜色,豈是無因。

前朝政府遺禍深遠,公營醫療質素每況愈下,被犧牲的何只易小玲一個。現屆政府不是不知道問題所在,為此成立醫管局檢討督導委員會,據說聯網制度改革將是重點,然而改革一拖再拖,至今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從無能的周一嶽獲委任平機會主席觀之,當局到底有沒有撥亂反正的決心與魄力,外界無法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