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個人遊和內地旅客形成的內地消費轉移,應視作香港特殊的戰略資源。在體制和低稅不變底下,這個資源可以長期存在,可以二三十年以上。因此,香港在制訂長期發展規劃和願景時,不能不將之考慮在內,並且認真地研究怎樣發揮其最大作用,以促進香港社會的發展。
去年珠三角的消費品零售總額近一點七萬億元人民幣,近年平均增長都在百分之十左右。相對於香港去年大約三千億元人民幣的零售消費(其中還有半數來自內地旅客消費),相差巨大。只要有百分之十轉移到香港,便可使香港內部消費需求擴大百分之五十。
而且,一直以來,香港政府與社會從來沒有認真地在各方面的基礎設施、交通運輸、零售餐飲、住宿空間來作配套發展,也即是未積極招徠。
假若香港作出針對和戰略的配套政策和設施(包括投資),應該可以擴大來港消費的人次和規模,也可把現時受壓抑的水貨變成香港巨大的批發零售出口,賺取其中龐大的服務收益。這樣做,需要政府特別在空間規劃(重心是出入境主要地區),以及配套的交通運輸、土地使用規劃的安排。其次,香港社會可考慮珠三角冒起的龐大中產階級(今後可達到二千萬人以上)的消費服務需求發展趨勢,從而制訂相關的應對措施,包括最重要的人才培育。
再次,消費服務涉及商品和知識,香港可以部分將之在地化,由香港本地企業生產、創造,把商品貿易轉變為知識經濟的轉型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