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有口惠無實至 入土為安難上難

港人真是命苦,不少人生前為蝸居努力奮鬥,百年之後,又面對「死無葬身之地」的窘境。當局昨日終於公布骨灰龕政策檢討文件,但增加公營骨灰龕及規管私營骨灰龕建議項項「無料到」,再加上相關政策極具爭議性,令人質疑當局所謂諮詢公眾,又是敷衍民意的公關騷。

骨灰龕一位難求,完全是當局一手造成的。諮詢文件不打自招,承認在過去十年間,政府提供的公眾骨灰龕位只佔同期火葬宗數的百分之十四,連同非牟利的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的骨灰龕在內,共佔百分之四十,這意味着另外六成的火葬骨灰向隅,難以「入土為安」,因此造成一個極為荒謬的現象:在香港,死者輪候骨灰龕位的時間,往往比活人輪候公屋單位的時間還要長。公營骨灰龕位十分緊缺,為私營骨灰龕場提供了滋生的空間,孝子賢孫為了讓先人能夠早日安息,不得不付出數萬乃至數十萬元的代價,以呎價來計,這簡直是高不可攀的天價。

現在,當局雖然表示增加公營骨灰龕的供應,並「勾出」十二幅可供發展骨灰龕場的土地,但卻沒有明確的時間表。須知港府向來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又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不少市民不希望骨灰龕場設立在自己的社區,可以料見,有關選址的阻力肯定不小,所謂增加公營骨灰龕場用地,到頭來很可能淪為口惠而實不至。

在監管私營骨灰龕場方面,當局聲稱將落實發牌政策,地政總署將公布兩份名單供消費者參考,一份載明認可私人骨灰龕場名單,予以牌照;另一份列明不認可的骨灰龕場,但給予兩年半甚至更長的寬限期,直到其滿足相關條件,就可進入認可名單。規管私營骨灰龕場可謂姍姍來遲,當然,遲到好過不到,如果大部分私營骨灰龕場將來都能規範化,消費者的利益可望得到保障。

問題是,有一利必有一弊,目前不被認可的私營骨灰龕場大都「妾身未明」,有「違法」之嫌,若今後都能披上合法的外衣,必將立下壞先例,鼓勵更多的私人機構採取「先斬後奏」的方法經營骨灰龕場,因為他們相信,一旦木已成舟,政府只能無奈地接受既成事實。

事實上,由於當局長期不監不管,私營骨灰龕場早已開到成行成市,遍地開花,受影響的地區包括郊野、寺廟、工廈、私樓等,有人形容香港有如「亂葬崗」,雖不中亦不遠,因此引起的抗議行動接二連三。就在當局公布諮詢文件前夕,還有關注團體發起遊行示威,要求立法取締及檢控違規的私營骨灰龕場。有居民批評,將違規骨灰龕場規範化,只會保護消費者的利益,卻忽視了骨灰龕場對附近居民心理、生活環境及房價的影響,容易造成消費者與居民的對立。立法會議員亦警告,若違規骨灰龕場在過渡期內做生意,消費者很可能淪為雷曼苦主的翻版。

人生自古誰無死,骨灰龕堪稱重要的民生事務,之所以遲遲沒有立法規管,原因就在於爭議性大,難以達成共識,但為了應付民意,避無可避之下,當局只好以諮詢公眾方式,將這塊燙手山芋拋給市民,以推卸責任。

試想想,當局對活人的苦況尚且愛理不理,怎會有誠意去關顧死者的權益呢?現政府剩下不到兩年的任期,而發牌規管私營骨灰龕最快也要兩三年才能落實,可見諮詢公眾這場騷,無非是一個「拖」字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