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關於香港二○一二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兩個選舉辦法的政改方案,今天終於到了決戰時刻。由於中央政府開放綠燈,港府接納了民主黨的區議會方案,使這個本來不被看好的政改方案峰迴路轉,幾乎肯定可以獲得立法會三分之二票數通過,香港民主終於可望向前邁出最關鍵的一步。

遲到好過不到,政改方案能夠通過,是大多數市民喜聞樂見的事,這不僅可以避免香港民主繼續原地踏步,為將來普選行政長官及立法會奠定基礎,也可以暫時平息這場政治風波,使香港社會重回正軌,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畢竟,香港已沒有本錢繼續沒完沒了的爭論下去了。

中央讓步 打破僵局

在此之前,政改爭拗愈演愈烈,一度陷入僵局,大有一拍兩散之勢。直至近日,中央政府作出重大讓步,認為民主黨的區議會方案沒有違反《基本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而溫和泛民主派則抓住機遇,接過中央政府伸出的橄欖枝,雙方「求大同,存大異」,各退一步,終於海闊天空。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只要走好這第一步,今後的民主之路就有機會愈走愈順、愈走愈闊。

事實上,香港的主流民意昭昭明甚,那就是希望政制向前走,不希望繼續原地踏步。一項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即使被視為激進的年輕人中,也有一半人支持區議會方案,這已說明了一切。

古人說,「乃知國家事,成敗因人心」,要求立法會通過政改方案,乃大多數市民的共同心願,任何人逆民意而行,都必將受到唾棄。因此,儘管民主黨的李柱銘、鄭家富等人還在負隅反抗,儘管激進泛民主派還在千方百計搞破壞,但他們不過是螳臂當車,自取其辱而已。「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連一向惟恐天下不亂的黎智英也不得不見風使舵,其旗下報刊也不敢再明目張膽支持激進派,可見在滔滔民意面前,任何人的阻撓終究是白費心機。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香港回歸以來,經歷了兩次政改爭論,二○○五年的政改方案在泛民的綑綁下遭到否決,這次如果不是中央政府在最後關頭讓步,命運恐怕也是一樣,其中的曲折紛擾、風風雨雨為港人帶來許多反思。在香港,有些政客天天高喊民主,但民主究竟是甚麼呢?民主的真諦就是少數服從多數,例如一個方案有百分之五十一的人支持,那麼,即使有百分之四十九的人反對,這百分之四十九也必須服從百分之五十一。然而,香港的情況往往並非如此,較早之前,激進泛民主派發動所謂「五區總辭、變相公投」,反對的市民明顯超過支持的市民,但激進派並沒有遵從民意,而是一意孤行,一錯到底,最終落得只有百分之十七投票率的悲慘下場,而他們竟然還不願承認失敗。

同樣的,儘管民主黨大會有近八成出席者支持區議會方案,但身為民主黨成員的李柱銘、鄭家富等人卻拒不服從,連黨友亦批評李柱銘是輸打贏要,「沒有民主胸襟」,足證李柱銘這個所謂「民主之父」,根本是掛羊頭賣狗肉。

政改過關 爭議未息

說穿了,民主儼然已成為某些人的專利品,只准他們放火,不准別人點燈,只准他們罵人,不准別人講話,如果由這些人執政,恐怕比獨裁政府更可怕。伏爾泰說,「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誓死捍衞你發表意見的權利。」香港的泛民政客連最基本的民主常識也不懂,連最基本的民主禮儀也不遵守,竟然以民主精英自居,口口聲聲要為港人爭取真民主,這不是很可笑嗎?香港民主步伐停滯不前,豈是無因。

其實,香港人需要的不僅僅是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提倡三民主義,就包括民族、民權、民生,簡而言之,就是要愛國家民族,要尊重人權,要發展民生。然而,李柱銘之流卻以民主之名,行賣國之實,甚至公開叫囂「我日日做漢奸,有需要時做漢奸」,可見這種人恬不知恥,是徹頭徹尾的民族敗類,是中國人民的公敵。

不管怎麼說,今次政改風波總算為市民特別是年輕人上了寶貴一課。幾個月來,政客你方唱罷我登場,醜態百出,令人眼界大開。他們有的粗言穢語,行為不檢,對不同意見橫加打擊,亂扣帽子,無所不用其極;有的道貌岸然,虛偽矯情,一味做騷博掌聲;有的以政治家自居,但所有言行莫不透出一股濃濃的無間道氣味。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經過今次風波,許多本來被蒙蔽的市民終於看清李柱銘和黎智英等人的真面目,「搞事四人幫」自取其辱,不僅被市民唾棄,也漸漸被泛民陣營離棄,在本港的政治舞台上,他們已毫無影響力可言,今後恐怕只能仰洋人的鼻息苟延殘喘!

回歸十三年,亂足十三年,港府施政無能固然是主要原因,政客不停挑起爭拗同樣難辭其咎,最無辜的是普羅市民,處身其中,被迫忍受無日無之的各種噪音。怕只怕樹欲靜而風不止,縱然今次政改方案獲得通過,也不意味着政治爭拗會馬上停止,事實上,民主黨區議會方案的具體細節仍有待本地立法解決,當中涉及各方利益,屆時勢必掀起新一輪爭議,一場更大的風暴可能還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