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退市機制 A股去蕪存菁

今年以來,內地股市反覆尋底,表現令人失望。歸根究柢,A股市場充斥太多劣質股,權益保障不足自然難以吸引外資參與。要根治問題,除了加大開放力度外,更重要的是完善股市進出機制,並嚴格執行,讓市場去蕪存菁,重建投資者信心,資本市場才有望重生!

去年,某國際指數公司已將A股納入全球指數系列,可A股市場卻是跌跌不休,滬綜指由今年二月高位3,587點,跌至十月低見2,449點。顯見即使先有互聯互通,後有A股獲納入國際指數系列,但對吸引更多的外資進場參與起不到顯著成效,更遑論要激活交投,改善市場資金結構。

造成這個現象,有許多因素。首先,自今年次季,中美貿易矛盾不斷升級,下半年內地經濟增長開始放緩,出口受累、消費及投資意欲下降、民企經營困難、房地產行業債務問題突出、新興市場貨幣貶值,先行反映經濟景氣的資本市場表現受壓。

另外,雖然外資參與內地資本市場的途徑增加,可在金融法規、訊息披露,企業管治及市場進出機制都有待完善。畢竟,外資是真金白銀進行投資,凡事講求風險與回報,資本得不到足夠保障,即使市場更大亦難吸引外資。

關於A股市場的進出問題,在「進」方面,IPO註冊制已討論經年,至今尚未實現。不過,早前政府提出要在上海設立「科創板」,就是要以註冊制作為試點,算是有點眉目。在「出」的方面,A股市場充斥劣股,長線資金既沒太多選擇,只有傾側在極小量優質股份,而大量游資投機炒賣績差股和題材股,嚴重扭曲估值表現,阻礙資本市場的長足發展。

早前滬深交易所發布修訂後的退市規則,是就重大違規強制退市行為新增多項領域,違規停牌的A股退市期由原來的12個月縮短至6個月,並禁止欺詐公司重新上市,要一退到底。

無可否認,要嚴格執行退市機制,意味A股市場中不少劣質股將難逃淘汰出局的命運,可能會為當前已處弱勢的A股加添壓力。可長痛不如短痛,從好的方面看,為應對退市風險增加,也許能迫使上市公司管理層將焦點放回經營核心業務,以守法合規籌謀發展來維持上市地位;而投資者明晰退市政策,亦會更加審慎選股。如是者,對企業、投資者,以至整體市場,皆有益處。

總言之,只有切切實實做好市場基建,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資本市場才能更有效服務實體經濟,對外開放市場才顯得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