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暴動股」上天下地蔚為奇觀,香港證監會例以「不評論個別事件」作回應,A股化的來源地近期卻加強監管力度,中國證監會接連勒令公司停牌自查。假如中港監管機構的鬆緊程度有落差,勢必使港股進一步成為炒家溫床。
港股與A股的最大不同是沒有漲跌停板機制,A股漲跌幅限於一成尚可癲喪如斯,港股更是無拘無束任鳥飛,細價股炒風日盛,指數開始直追內地創業板,幾成、幾倍、幾十倍呈幾何級數跳躍,單日波幅愈來愈怵目驚心。當暴升暴跌成新常態後,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牌匾,將淪為烏煙瘴氣的賭場!
雖然中證監視炒股有益有建設性,但近期除了口頭上提示風險之外,亦開始以實際行動壓抑炒風,在個多星期內接連有兩家公司被勒令停牌自查,起因均是公司改名後升勢強勁,被質疑沒有相關業務基礎。上交所亦要求公司提交內幕交易知情人名單,披露知情人最近半年內買賣公司股票的自查報告,了解公司價值是否存在高估,並須盡快召開投資者說明會。此外,近期被上交所發問詢函的公司亦顯著增多。
中證監和上交所可能有感不用重典難治亂世,惟保障投資者的措施從來不嫌多。香港素以自由市場為傲,投資者風險自負,香港證監只確保訊息真確性,可是現今港股玩法已大不同,以往還會用一套故事包裝,當下已可不計行業、概念、背景,純粹貨源歸邊已可翻天覆地。香港證監僅以「股權高度集中」告誡投資者,不具阻嚇力,而公司發個「不明白股價升因」通告,監管機構「不評論個別事件」,便可了事。
本來香港證監遇到「有人故意進行市場操控活動」,亦有勒令停牌這把尚方寶劍,可是在監管機構眼中有合理懷疑並未算充分理由,而且「停牌」從來在香港股票市場甚為敏感,代表投資者損失買入或沽出機會,所以發布股價敏感消息已用「短暫停牌」代之。反觀A股公司有重大收購或消息公布,動輒停牌超過一個月,直至水落石出;至於香港,一個月內可以由宣布簽訂框架協議到宣布交易告吹,完成一次股價華麗轉身。
香港炒細價股經驗豐富、歷史悠久,從公司改名、拆細,到大折讓配股予「獨立第三者」均有,但內地股民更加青出於藍,光是人海戰術已難招架。如要阻止歪風蔓延,中港監管尺度須一致,否則不是水向低流,而是水向濁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