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科技主導權之爭愈演愈烈,從「疫」市搶購半導體的情況足見科技戰無回頭路,並使全球相關原始設備製造商(OEM)成為「大贏家」。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公布,今年OEM的半導體製造設備銷售額創新高,達689億美元(約5,374億港元),按年升16%,增長趨勢更有望延續至明年,料達719億美元,2022年甚至有力挑戰761億美元的新高位。
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今年半導體前段與後段設備需求強大,增長銷售帶動,料明後兩年在5G和高效能運算(HPC)等應用繼續增加下,銷售可望保持強勁。
所謂「前段」,即製造晶片的開端,晶圓廠設備包括晶圓製程、晶圓廠設施和光罩設備,今年銷售達594億美元,按年增長15%,預測2021年和2022年分別升4%及6%。所謂「後段」,即組合和測試晶片的有效程度,涉及的組裝及封裝設備部門今年銷售料增長20%,達35億美元,2021和2022年也各有8%及5%增長;半導體測試設備市場今年銷售亦大升20%,達60億美元,明後兩年料延續增長勢頭。
值得留意的是,代工和邏輯部門佔晶圓製造設備總銷售約一半,主因是相關技術投資支出增約14至17%,至300億美元;快閃記憶體NAND製造設備支出超過140億美元,勁升30%;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則有望在2021年和2022年作為增長引擎。
中國內地、台灣和南韓在投資半導體上「最揼本」,成為今年購置設備額度領先地區,內地更首次躍居第一位,主要受惠晶圓代工和記憶體部門持續投資,反映盡快實現自給自足的決心;南韓則在記憶體投資復甦和邏輯投資增加帶動下,可望在2021年領先全球;台灣受惠先進邏輯晶圓代工的持續投資,設備支出依舊強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