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紐約原油期貨合約創出了連續9個星期周線飄紅,也創造至少30年來最長周線連漲紀錄,但國際油價戰並沒有結束,還可能出現慘烈的情況。
沙特阿拉伯為了鞏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地位,面對二○一四年中以來油價暴跌,就是堅持不減產,目的是逼退美國頁岩油生產商等高成本對手,並認為這策略已經奏效。最近有沙特石油官員表示,近幾個月油價暴跌,已經使不少投資人遠離較昂貴的石油生產。
事實上,從年初油價跌到45美元一桶,到目前約60美元一桶,幾個月內上漲50%以上。不少分析都認為,石油價格觸底反彈,並牢牢地站在60美元以上。自二○一四年中開始的石油價格暴跌及價格戰已結束了嗎?
從沙特的角度來看,這場價格戰由他們打起,經過10個月之後,看上去是沙特佔了上風。美國頁岩油生產商由於油價格過低不堪損失,紛紛減少支出,油井數量也較二○一四年十二月減少52%,所以沙特認為自己打敗了美國頁岩油。但實際不是這樣簡單,在石油金融化及期貨化下,油價暴漲或暴跌並不是實體需求關係變化的結果。
首先,美國頁岩油生產,與傳統石油生產很不同,最為主要是技術革命,開始階段技術不成熟,生產成本自然會高,但當新技術不斷完善,提高生產效率及降低生產成本也是自然。在這10個月裡,頁岩油生產商大力消減成本與提高效率,競爭力大幅提升,如今油價在65到70美元已經能夠獲利,就會恢復及增加生產。同時,美國頁岩油革命主要由規模較細的企業支撐,市場適應性強,成本過高時可暫時停產,油價上漲又能迅速恢復生產或增產。
更為重要的是,在這場石油戰中,不僅以沙特為首的OPEC堅持不減產,非OPEC的產油國家也在增產搶佔市場。油價格上到50美元一桶後,俄羅斯的石油產量一直在增長,希望彌補早些時候因油價暴跌造成的損失。如果全球需求增長遠低於供給增長,油價想持續站在高點並非容易。
國際能源總署(IEA)表示,全球石油持續供應過剩,因為沙特為了對抗美國頁岩油,產量迫近歷史高點。但是,這場價格戰是否結束言之尚早,因為市場爭奪戰僅是開始。隨着季節性因素及一些國家經濟復甦,石油需求有所增長,但全球石油供給過剩並沒有完全改觀。如果美國頁岩油生產恢復,供應過剩還會雪上加霜。美國能源署預測到二○二○年,石油價格很難再上到100美元一桶。
當然,早些時候油價下跌,與美元上升有關,因為基本上是以美元計價,計價貨幣變化會影響石油價格變化。如果美國經濟好起來,美聯儲啟動加息,美元重新進入升勢,油價又會進入下跌區間。可見,這場油價戰並沒有結束,油價大起大落還會繼續,因為影響油價下跌的因素沒有多少改變。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七年辭去職位,目前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工作,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
作者:易憲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