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論滬港:會議專題催生新機遇

四中全會將於下周召開,在重要黨政會議前,內地市場環境一般相對穩定,投資市場亦會密切關注會議前瞻。理論上滬港通若能在本周內落實具體時間及細節安排,趕及在四中全會召開前定案,定能為會議加添喜興氣氛,社會各方實樂觀其成。

不過,至今中央尚未拍板,筆者認為定必有其原因。不過,此時此刻,大家無謂再作任何猜測,也不必糾纏於十月或十一月才正式啟動。始終,滬港通為國策,必須確保萬無一失,順利啟航為首要考慮,投資市場不必介意早幾個星期,或晚幾個星期才啟動。

昨天上午,筆者應中央電視台《首席看市》邀請,梳理了十月份市場大事,而四中全會肯定是關注重點,直接影響內地宏觀經濟,而這次更首次觸及「依法治國」專題討論,投資者更應關注當中的新機遇。在新政下,內地經濟改革勢將加速進行,一系列的投資主題亦將同步出現。

推動行業自主創新

依法治國,首要現行土地法規必須進行改革,估計以農業經營為主體的企業將進入創新突破期,以嶄新的資產證券化及混合所有制模式運作。未來土地流轉速度將加快,有助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在新需求及新資源的帶動下,若產業能順勢加速發展及創新,有豐富土地資源的農企將受益。

此外,自主創新的新興產業也會受惠,尤其是科技、媒體和通訊(TMT)等板塊,在未來創新領域上,在新法規的帶領下,相關產業的成長速度亦會加快。

在創新國家安全領域同樣會催生新的市場機遇,當中包括信息安全、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旅遊以及互聯網智慧家居裝置等等,受益於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的相關企業將會較受關注。

筆者認為「依法治國」亦將衍生不少新投資主題,當中更將涉及全社會的司法體制的改革、紀檢制度的改革。朋友們可能會好奇,究竟會涉及甚麽新的投資機遇?

筆者估計制度的改革將觸發一系列的偵查、監測、司法及執法環節在未來將採用更為科學及高科技裝備,市場對另類產業,如測謊、防爆、監獄管理和武裝設備等需求將大大提升,這些特殊的機遇也將大大改變市場的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的創新發展,甚至提升企業利潤及投資價值。

國企改革亦將持續受關注,跨行業的重組,在市場化的趨勢下,對若干龍頭民營企業有利,出現新的業務發展及投資機遇,同時也有助釋放被低估的國有資產價值。

最後,無論滬港通是否延期,始終AH價差、市場中稀缺板塊的投資價值不改。的確,在港股當中,國家安全領域、國防軍工、中藥、稀土及能源戰略選擇較少,若再配有高股息率,吸引力尤其突顯。

資深投資銀行家暨中國人民大學講座教授 溫天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