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經濟城門火 華出口遭池魚殃

中國經濟三頭馬車,仍然是投資扮演吃重角色,對外出口有恢復增長的強勁勢頭,但消費依然未成氣候。簡單推斷,中國要維持增長趨勢,不無短線寄望投資和出口的增長得到維繫。在歐元債務危機爆發以後,影響所及,中國不能置身事外,勢被直接阻礙復甦進程,乃至經濟格局。隔岸觀火,惜身自保,已是一廂情願的幻想,出口受挫、經濟減速,將隨歐元債務危機演化成為鐵定事實。

中國四月份仍保有十六億美元的貿盈,出口按年計錄得三成的增幅,雖然有上年基數偏低的原因,增長依然十分可觀。然而,數據顯示,雙邊貿易頭四月總計,歐盟還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增長幅度三成四,略高於整體增幅,對經濟貢獻可見。歐盟爆發債務危機,對中國出口將造成直接打擊,可分為貿易收縮和利潤損失兩方面去分析。

引起貿易收縮的原因有二:一是受到債務危機衝擊,歐洲的復甦綠芽可能枯萎,使需求下降;二是受到削減財赤的影響,帶來政府和民間需求的緊縮。在金融海嘯中來自美國的需求大減,對中國出口業構成第一波衝擊,所幸仍有歐洲的需求,部分填補了美國的流失;歐洲一旦需求緊縮,對中國惟恐構成第二波的衝擊,是可以預見的事態。

以希臘求援的削減財赤計劃看,政府高逾百分之十三的財政赤字,要大幅壓縮到百分之三,做起來確是全民勒緊褲帶過日子。更嚴重的是,未做起來先已鬧起來,曠日持久的罷工潮,據計算會致使二百五十萬人停止工作,相當於希臘半數勞動人口。由此導致經濟受損,以至經濟和收入的惡性循環,都放大債務危機的影響。試想,相同情況擴展到「歐豬國」或歐洲其他國家,情勢怎能樂觀?

就對歐出口,企業利潤可能會循兩方面帶來損失:一是定單流失,包括落單後取消,後續不再落單,企業高價購入原材料,或致血本無歸;二是匯兌損失,歐洲債務危機加速歐元走弱,盯住美元的人民幣形成實際匯率升值。據測算,去年十二月以來,人民幣對歐元實際匯率已升值百分之十五以上。如果企業以百分之十幾的利潤計算接單,供應產品時無法因應匯率變動漲價的話,則利潤已化飛灰。

不難想像,當歐洲需求受挫時,中國到哪裏尋找另一個出口市場填補呢?中國經濟能避免減速的風險嗎?實際殃及仍不限於此,一旦希臘危機在西班牙、葡萄牙等國上演,歐洲如何打救眾多的經濟體?歐洲央行要麼效法美國大印鈔票,要麼逆國際大勢下調利率,甚至印鈔票與減息一齊做,這對全球退市,尤其中國希望逐步貨幣供應、信貸過度正常化,增添阻力及困擾,阻礙其經濟的結構調整進程。

金融海嘯引發美元危機,現在歐洲債務危機引發歐元危機,如果外匯儲備在美元危機時搬家到歐元,在歐元危機時又搬回美元避險,則來回「折騰」引致的損失可想而知,很難排除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儲富有國家不因此而損虧。儲備貨幣危機「換位」,如果各國處置不當,國際協調不足,釀成第二波衰退並非沒可能,到時何止出口緊縮,經濟將再度衰退,內地減速的預期已顯示經濟正向二次探底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