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集資排名 港股爭而難勝

時近年尾,新股上市(IPO)熱潮才姍姍遲來。港交所在失落新股集資王寶座後,去年更滑落全球三甲之外,當然是很不痛快的事。今年光大証券上市受阻,阿里巴巴上市也談不攏,排名翻身仗是打不成了,現階段密密催谷新股上市只在「盡人事」,希望爭得較高的位置,但恐怕爭而難勝。

今年美股已有一百九十隻新股上市,集資金額已達四百九十二億美元,共集資四百五十億美元,盛況媲美九十年代末科網股上市熱潮。美股新股集資排名今年續稱王在望,時近年尾仍未放慢手腳,繼續衝刺。

美股IPO資源尚未枯竭,集資十六億美元的微博網站Twitter,就即將於周四掛牌。這是因為今年以來美股一直牛氣沖天,而才有新股上市大旺,且造就了今年新股上市表現,亦未令市場失望,平均漲幅達三成,跑贏標指期內升幅,其中有的新股首日掛牌,股價狂飆逾倍,甚至登陸美股的中資科網股份,首日掛牌股價也飆逾九成。

這情勢又成為吸引IPO的催化劑,年尾有望掀起一輪熱潮,據悉有中資科網企業正在絡繹趕赴美國上市的路上。正值渾水機構發起對中國網股狙擊之際,中資網企當渾水無到,硬是趟渾水湧向美股事出有因。年來中證監不但對審批新股上市放停手,更表態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上市,無疑是有意把IPO資源導向境外,製造了爭食的環境。

美股能吸引科網企業有其「天賦」及氛圍,港股羨煞都無用。然而不作臨淵羨魚,就應退而三思找找差距,重整市場吸引力。港交所堅持「同股同權」原則,拒絕「合夥人」模式後,美股兩大交易所隨即向阿里招手,顯示了對方不同的市場特色,內地企業將之歸納為兩項:一是多層次的發行標準;二是寬進嚴管的基本原則。

前者表現在對合夥人、AB股的容納,後者則表現為沒有嚴格的盈利要求。美股今年逾半掛牌已一年的半新股就仍處虧損狀態,而今年上市的新股中,逾四成售股由私募基金沽出套現,並非所有集資額用作發展業務。當然,美股市場的寬鬆,背後有保障投資者的集體訴訟制度支撐,企業若有造假、欺詐,就得面對集體訴訟的嚴懲。

回到比照港股,一再出現的民企爆煲,迫使本港監管近乎是嚴進嚴管,無法像美股市場般寬進嚴管。從培育市場優勢的角度,香港可以研究吸收別人的長處。當然,像美股市場不能只睇其個別機制,而要系統地借鑑,正如不可只看其能容納合夥人制度,不看其有集體訴訟制衡。一方面股市大勢不如美股牛氣沖天,另一方面制度設計不如美股寬容周全,爭IPO資源尤其創新型企業,香港技不如人、勢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