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轉型艱難 近衞軍謀變形象

自從令計劃垮台後,原本不可一世的團派變得七零八落。日前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刊發署名「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的文章,首次披露共青團面臨存廢風險,警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共青團必須「緊跟黨走」,若不積極應對、不改革創新,就不僅是跟不上、不適應的問題,而且可能失去組織的存在價值。這篇文章說明,共青團正努力轉型,可惜弊病多多,積重難返,要改變形象談何容易。

眾所周知,胡錦濤執政後,團派勢力迅速崛起,尤其是在時任中辦主任令計劃與中組部部長李源潮主持下,各省歷任團省委書記進入仕途快車道,一些與令計劃有淵源的團派中人更是進入超車道。當時,外界對官場格局就有「胡家天下令家黨」的評價,認為令計劃利用團派這個龐大組織和人脈,建立如臂使指的權力體系。

然而,隨着第五代嚴厲打擊黨內的「團團夥夥」,以及搞「人身依附」、「門客」、「門宦」等歪門邪道,團派開始樹倒猢猻散。在團派第二梯隊骨幹中,被調查的地方大員有前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前內蒙常務副主席潘逸陽、前山西省委統戰部部長白雲、前太原市委書記申維辰、前四川資陽市委書記李佳、前福建龍岩市委書記黃曉炎等。他們事發之前都是炙手可熱的政治明星,是地方諸侯的有力候補,但反腐風暴讓他們從明星變成流星,人生從此改寫。

腐氣瀰漫 名不副實

較早前,內地官媒《北京日報》發表題為《正廳級團幹「降格」使用釋放甚麼信號?》的文章,直言共青團幹部「爬得快,根不深」,缺少基層歷練,甚至點出被認為是團派幹將的胡春華、周強、陸昊等多位黨政大員的名諱。這篇文章公開指出團派的弱點並不尋常,當時就有解讀認為是第五代對共青團吹起改革整頓的號角。

共青團是中共預備隊與事業接班人,可惜近年來內部迅速腐敗,跑官賣官現象氾濫,而且各級團幹部都是任期極短,往往幹上幾年便另攀高枝,前往含金量更高的崗位卡位,真正的青年工作無人想幹,也沒人能幹。共青團內部聚集了一批急於上位的高幹子女,腐氣代替了朝氣,令共青團淪為青年官僚營私舞弊的私人會所,與億萬青年離心離德,根本起不到凝聚人心、團結青年的作用,作為中共後備軍的性質早已名不副實。

習近平早前與共青團書記處成員座談,要求他們不要做青年的「官」,而是要做青年的「友」,話裏話外,無非要求共青團刮骨療傷、脫胎換骨。問題是,要那些習慣動嘴皮子、玩筆桿子的團幹部放下身段,艱苦轉型,實在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