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好事多磨 皆因港府無能

香港近年亂象叢生,政治爭拗不絕,經濟停滯不前,基建決而不行,被邊緣化危機日甚一日。曾蔭權昨日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指摘部分政黨及政客借環保及保育之名,以法律手段阻撓工程,為一己政治目的,不惜損害香港利益。實際上,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政客阻撓基建固然令人反感,但難道港府就沒有責任嗎?

早前有人提出司法覆核,成功推翻港珠澳大橋的環境評估報告,工程因而受阻。曾蔭權聲稱,有七十多項工程受今次官司影響,經濟損失難以估計,單是港珠澳大橋延遲一年啟用,便損失二十億元。另有消息指出,本年度提交立法會審議的政府工程項目中,可能有近四百一十億元的工程項目需要延遲。

沉舟側畔千帆過,就在香港因為內耗而陷於空轉之際,周邊地區卻正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飛奔。曾蔭權承認,他到過北京、新加坡等地,發現當地基建不斷改進,而香港卻「好事多磨」,對香港競爭力「感到擔心」。

其實,香港優勢逐漸消失,競爭力每況愈下,港人早就感到擔心了。社會愈來愈政治化,部分政客不斷製造事端,濫用司法覆核已成家常便飯。以擾攘了十多年的港珠澳大橋為例,好不容易開工,只因一位公屋婆婆提出司法覆核便動彈不得,這不是笑話嗎?跛腳鴨政府動輒得咎,寸步難行,香港不被邊緣化才怪。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政客以法律手段阻撓基建固然無良,而港府顢頇無能更是難辭其咎。試想想,若非港府施政不得人心,屢犯錯誤,無良政客又怎會有機可乘?如果當局在推出大型基建前按照程序,做足工夫,有備無患,又何至於如此輕易被司法覆核推翻?

香港問題千頭萬緒,歸根究柢在於執政者敷衍塞責,得過且過,以等退休心態混日子。中國社科院日前公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顯示,香港雖然連續第六年綜合競爭力排名第一,但優勢不斷收窄,被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等內地城市快速追趕,不少領域甚至已被超越。負責有關研究的學者呼籲港府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代之以「積極地有限度干預」,以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減少貧富差距,紓緩社會矛盾。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社科院的報告可謂一針見血,刺中要害。可惜的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對於這些善意的忠告,港府到底能不能接受,實在令人懷疑。事實上,正因為港府長期無所作為,一味坐而論道,香港才會淪落到目前這種地步,回歸十四年,經濟轉型原地踏步,六大產業無影無蹤。曾蔭權與其指摘政客濫用法律程序阻撓基建,何不反躬自省,看看自己六年來到底有沒有做好呢份工?看看自己多年前提出的所謂十大基建如今到底落實了多少項?而這些遙遙無期的基建難道都是被政客所阻嗎?

政客無良,港府無能,市民無奈,香港日益沉淪,這又豈止是好事多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