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繼續在地球村裏生存,是經常困擾三禪的課題。自然,中國的人口爆炸而無法在自己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擠迫下去,我們這一代人不會見到,但絕對不是十分遙遠的事情,時刻念及民族命運的人士不能迴避這一課題。中國和平發展的國策,決定中國未來不可能靠擴張掠奪去發展自己,然而,中國一定要走出去,在整個世界裏擴展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
非洲,這是中國不能不注視和耕耘的地方。毛澤東時代,有「三個世界」的理論,要反帝反修,無可避免要依靠非洲朋友。鄧小平改革開放,強調「不出頭」,先做好自己的事情,一度忽視和冷落了非洲。近年,中共第四代加快了重返非洲的步伐。美國重返亞洲大張旗鼓,政治和軍事先行,北京重返非洲則是力求「悄悄的打槍的不要」,可還是躲不過那些國際戰略家的眼睛,中非經貿合作也同樣被妖魔化為「一場旨在榨取非洲資源的陰謀」。
事實上,進口非洲原材料最多的是美歐。香港科技大學社會學教授沙伯力和香港理工大學人類學家嚴海蓉合寫的文章指出,二○○八年美國進口非洲產品中百分之八十八是石油和天然氣,餘下的絕大部分也都是礦石。中國對非洲石油生產的投資僅相當於西方跨國公司的百分之八,而在非洲的石油出口中,中國僅獲百分之九,歐洲和美國各獲百分之三十三。
另一方面,北京《中國與非洲的經貿合作》白皮書透露,過去十年,中國已免除三十五個非洲國家三百一十二筆債務,總計一百八十九點六億元人民幣。共贏,中國重返非洲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