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環「魚翅街」蔚為奇觀

港島西環是海味零售批發集中地,毗鄰西區海旁副食品市場區最近更出現「魚翅街」,整條行人路上鋪滿逾千件大大小小的魚翅,延綿數十米,蔚為奇觀。原來是海味商將冰鮮魚翅鋪在路上「曬太陽」,估計貨品價值至少數十萬元,大風吹起亦翻來陣陣腥味。海味商會指這些未清洗及去骨的魚翅俗稱「生貨」,環保團體估計每年有近四千噸此類魚翅進口本港。

西區海旁豐物道一帶行人稀少,加上近日天晴乾燥,漁農自然護理署管理的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外行人路變成了曬魚翅勝地,近日上午都有工人將一袋袋魚翅運往該處,逐件鋪在地上生曬。本報昨日發現該處鋪滿至少過千件魚翅,長度至少有五、六個車位,估計約有數十米,貨值估計至少數十萬元。這些魚翅仍是黑色的,部分更附着紅色的鯊魚肉,似未完全加工,不時發出陣陣腥味。

生貨有濕氣需曬乾

一些在附近上班的工人指出,每逢天晴都見有人在街上曬海味,市民李女士說,間中經過該處都會見到滿街魚翅,有時一陣風吹來,氣味頗腥。看守海味的工人後來見記者拍攝,遂提早收拾。

香港海味雜貨商會主席麥澄波說,這些黑色的魚翅未經清洗、去皮及去骨,俗稱「生貨」,約值數百元一斤,由於「生貨」進口到港後仍有濕氣,故需要曬乾,至於市民平時在海味店所見的,是已曬乾及處理的「熟貨」。有海味商指,內地對海味需求大,魚翅等海味今年漲價達三、四成,一些本地食肆會採購較便宜的「生貨」使用。

每年進口八千多噸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市場推廣主任(鯊魚項目)潘婉堯估計,這些鋪在街上生曬的魚翅應該正在處理加工,香港過去數年平均每年入口達八千多噸魚翅,當中多達一半便是屬於未加工一類。她說,這些魚翅以往多數直接運往內地加工,甚少在港拆箱,但不清楚箇中原因,重申鯊魚是瀕危動物,呼籲市民盡量少吃魚翅。

漁農自然護理署回應指,留意到近日有人在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外曬魚翅,已將個案轉交食物環境衞生署跟進。中西區議會食物環境衞生及工務委員會主席陳學鋒說,西環自「鹹魚欄」時代開始,已有商戶在戶外曬海味,隨着近年市民愈來愈注意環境衞生,這種情形已經減少,他提醒商戶曬海味盡量別阻礙街道及影響環境衞生。

食環署人員昨午到西營盤豐物道巡查,發現有人在行人路上曬魚翅,警告後,物主將魚翅移走,署方會繼續留意有關情況並採取適當行動。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