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心

香港用電量有增無減,但燃煤發電引致氣候變化嚴重,政府早前卻提議再加大核電供港,惹來環保團體群起圍攻,因為核電並非零排放,風險又高,加上近期大亞灣核電廠輻射洩漏事件引起疑慮。兩代反核代表交流心得,提醒港府核電「不增」的事實。

前立法局(立法會前稱)議員馮智活牧師可說是第一代本地反核電代表,他於八六年組成的「爭取停建大亞灣核電廠聯席會議」的發言人,當年他舉辦簽名運動、遊行抗議,並曾帶同本地百多萬個反對建核電廠的市民簽名,率團到北京向領導人請願。他解釋,當時內地興建發電廠,目的是引入核技術,而非有實際需要;時至今日,本地發電量高於總耗電量,亦毋須額外增加核電。他擔心,現時通報機制有漏洞,政府一直處於被動,缺乏參與監管,「核電廠安全諮詢委員會權力不足,最好加多啲環保界人士加強監測,代表香港人利益,否則新核電廠我都無眼睇!」

建核電廠 碳排放大增

今年五月,政府承諾按中央指標應對氣候變化減排,但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於立法會上只承認當局研究增加粵港兩地核能的使用,以減少燃煤,迅即令反核電擴大聲音響起。世界自然基金會氣候項目主管余遠騁指出,根據目前大亞灣核電廠供電量和整體電力使用量,該會與工程公司研究發現,香港絕對可以毋須額外加大核電比例,亦可達到減排目標。

「我讀書時都有睇馮牧師嘅文章,依家我哋從研究出發,提出更多可行方案,減排並不一定要承擔更大核電風險。」余遠騁稱,核電並非零排放,因為開採核原料和建廠期間都會產生大量碳排放,反而透過增加天然氣比例,立法提倡綠色建築、提升電器能源效益準則,以及為市民提供經濟誘因,落實用電需求管理等措施,就可將碳排放減少百分之廿五。

兩代反核電代表均指,核電是便利自己同時將風險轉嫁他人,擔心政府會因增加核電而忽略減排,馮智活語重心長說:「政府唔好咁大想頭,以為買得起核電就可以咩(減排)都唔做!」

記者陳詠恩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