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成長時出現的行為問題,往往被誤以為是每個兒童的必經階段,但其實他們或已患上視覺、聽覺及觸覺等多種感官失調病症,統稱為「感覺統合失調」,患者通常智力正常,但會因病症導致學習不專注,手腳不協調、情緒不穩定,甚至有強迫性行為,譬如沾水後會狂叫,或過分強調身體清潔等,肇因是負責統合各種感覺的腦幹部位出現「塞車」,無法對外來事物作適當反應。註冊職業治療師葉張蓓蓓指出,通過碰觸身體不同部位,例如扮動物爬行等遊戲,可減少患者觸覺過敏等多種問題,同時訓練手腳平衡,兩年內患者可變回正常人。
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蕭敏康表示,外國約有百分之五至八兒童於成長期間出現「感覺統合失調」,患有自閉症或過度活躍症的兒童較易患上該症,理大早前與香港職業治療學會合作,用了五年時間,調查本港一千八百名兩歲至十四歲兒童,訂定本港首個有關「感覺統合」正常標準,未來遇有懷疑患上「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即可透過與標準比較,客觀判斷是否患病。
黎太的大兒子是早產嬰,兩歲半時被發現行徑特別,除發展遲緩外,還經常尖叫、發脾氣,又不可濕身,甚至不肯穿鞋等,衫有少許污物即要替換,上街時要帶備三套衣服。黎太初時以為發展遲緩是因為早產嬰的緣故,故帶他檢查身體,當獲告知其子有「大小肌肉出問題」後,她仍未有特別理會,及後發現他持續出現「手腳不協調」等情況,「連接個波都接唔到」時,始向專家求助,「依家佢雖然八歲,但手腳協調能力只得四歲,其實已經遲咗。」現時其子情況稍有改善,「佢之前怕濕水,起碼依家唔怕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