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破解早期癌變關鍵

癌症是本港最主要的致死疾病,其實人體本身具有抑制癌症的基因,但癌細胞往往令抑癌基因失去作用,中文大學腫瘤學系教授陶謙過去廿多年致力「表觀遺傳學」研究,成功找出廿多個控制抑癌基因及其「開關」原理,可早在病人未出現任何徵狀前確診癌症,未來亦有助研發新標靶藥物。

陶謙指出,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的過程可長達二十至四十年,若能鎖定與癌症有關的基因變異標靶,有助及早診斷及提升治療效能。人體內的抑癌基因在特定條件下會被「開啟」或「關閉」,表觀遺傳學的目標在於找出不同的抑癌基因及其「開關」,並鎖定腫瘤分子標靶,藉此及早診斷癌症。

他續稱,七至八成癌症個案,均會出現抑癌基因突變,「以肺癌為例,目前證據顯示以分子標靶作為診斷,可早在任何臨床徵狀出現前的三年,完全未有腫瘤時,便找到抑癌基因變異。」

他指癌症病人的血清、唾液及糞便等樣本均可檢測出分子標靶,只需三日便可有化驗結果,每次成本約五百至一千元。不少國家亦正透過相關研究,希望研製可重新啟動抑癌基因的新抗癌藥。

陶謙及其團隊在○七年發現名為「RASAL1」的抑癌基因並破解其開關機制,證實與鼻咽癌及食道癌等多種癌症有關。中大又曾將另一個於○六年發現名為「PCDH-10」的腫瘤標靶,用於診斷子宮頸癌,結果成功發現四成半早期癌變個案,傳統的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測試,診斷率只有百分之七至兩成。

國際權威期刊發表研究

中大至今已找到二十至三十個抑癌基因,而人體內約有五百多個抑癌基因,有關領域的終極目標是發展出完全個人化的診斷方法,即一次過檢測所有抑癌基因有否異常,從而制訂治療方案。陶謙近日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其研究,早前更獲中大頒贈「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表彰他及其團隊在表觀遺傳學領域的貢獻。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