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置業假諮詢 引發爭議徒添亂

樓價居高不下,社會上要求復建居屋的呼聲愈來愈高,港府敵不過輿論的壓力,只好以諮詢為名,將是否資助市民置業的燙手山芋拋給市民。然而,諮詢文件內容空泛,只提出三個關鍵問題,包括應否用公帑資助市民置業、資助對象的準則及方法,難怪引起不少質疑。

明眼人一看就知,所謂諮詢不過是「拖」字訣,根本沒有誠意。事實上,是否用公帑資助市民自置居所,一向有頗大的爭議,眾說紛紜,言人人殊,這場爭議勢必沒完沒了,恐怕到十月份社會上仍無法達成共識,正如學者指出,今次諮詢不會有最後結果,之後可能又要再諮詢。

顯然,這是一場假諮詢,只會添煩添亂,激化社會矛盾。當局不敢正視也解決不了高樓價難題,只是虛應故事,拋出幾個問題,讓市民去爭論,自己則躲到一邊,樂得坐山觀虎鬥。然而,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當局推諉卸責,隨時引火燒身。

置業始終是人生大事,古今中外,大部分人莫不是先辛苦工作,努力儲蓄,然後才考慮置業,聰明能幹如城中富豪,不少也要工作十多年後才購買第一層樓。如果當局輕易改變房屋政策,動用公帑資助市民置業,會不會弄巧反拙呢?有人警告,公帑資助置業扭曲市場,本來還沒有置業計劃的市民,可能因有資助而蜂擁入市,進而推動樓價上升,效果適得其反。

應否用公帑資助市民置業?這其實是明知故問,當局以這種問題來諮詢市民,根本毫無意義。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是否置業乃市民個人的選擇,政府的責任是幫助市民安居,譬如進一步完善公屋政策,使更多有需要的市民能夠盡快上樓,而不是用有形之手胡亂干預樓市。

更何況,房屋政策事關重大,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更關乎香港的長期繁榮與穩定,不能不慎重再慎重。當年董建華政府頭腦發熱,貿貿然推出「八萬五政策」,後果大家都看到了,「八萬五」成為推垮樓市的罪魁禍首,不少獲得公帑資助例如首次置業貸款而匆匆上車者紛紛淪為負資產,苦不堪言。誰也不能否認,樓市是本港經濟重要一環,樓市一垮,各行各業均受影響,所有人都是輸家。「八萬五」的出發點也許是好的,希望幫助更多的市民置業,但由於扭曲了市場,好心辦成壞事,愛之足以害之,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殷鑑不遠,香港又有重蹈覆轍的危險。由於樓市熾熱,社會上出現各種不同聲音,要求復建居屋者有之,要求資助市民置業者有之,而部分政客推波助瀾,更是令問題進一步複雜化。君不見,當年為「八萬五」政策大聲叫好的是他們,痛斥董建華攪亂樓市、落井下石的也是他們;現在要求復建居屋的是他們,將來有一天樓市被搞垮了,他們必定又是躲得遠遠的。政客看似為無殼蝸牛代言發聲,實則是投機取巧,追求的是一己私利,他們何曾真正為市民、為香港的長遠利益着想!

當局其實並不想復建居屋,這從諮詢文件可見一斑,但為甚麼又要假諮詢呢?無非是過於弱勢,沒有主見,不敢有所堅持,於是惺惺作態推出所謂諮詢文件,企圖將責任推卸到市民身上。不過,如果事事搞一輪「諮詢」,樣樣推給「民意」,港府還有甚麼存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