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運輸基金方案未定捱批

【本報訊】財政預算案建議撥款三億元成立「綠色運輸試驗基金」,鼓勵海陸運輸業引入綠色創新技術,包括使用混能動力或電動車、引入充電系統,以及改善現有車輛或渡輪排放表現的加裝系統,以改善路邊的空氣質素。有運輸業界批評,有關建議至今只提及申請者須承擔部分試驗費用,但未有具體資助方案及相關安排,令業界無所適從。

運輸業是本港第二大空氣污染源,環境保護署昨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指,海陸交通約佔全港二氧化碳排放量百分之六,可吸入懸浮粒子及氮氧化物各佔百分之三十七,亦佔本地溫室氣體排放量約百分之十六。而的士、小巴、專營巴士、非專營巴士,如旅遊車、屋邨巴士及學巴與渡輪等,公共交通工具排放的可吸入懸浮粒子和氮氧化物,便分別佔運輸業整體排放量的兩成一及兩成,貨車更是最大排放源,分別佔六成一及四成一。

環保署期望本財政年度內成立有關基金,獲接納申請的機構須承擔部分試驗費用,而當局亦會委託第三方對試驗作評核。

業界批評「得個講字」

公共小型巴士總商會主席凌志強批評,建議「得個講字」,連政府資助多少、提供測試車種等資料均未有,吸引力不大。他指,目前本港仍未有適合小巴的綠色車種供應商,是否申請除考慮使費外,更會視乎經濟效益及技術,如會否「死火」。

進智公共交通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陳文俊亦指,關注點不在業界要付出多少,而是技術是否可行,「成功咗,如何引入、如何應用都未知?」

九巴對有關基金表示興趣,但仍需要了解詳情,未有確切方案。而城巴新巴亦指,對構思持開放態度,須視乎能否配合本港道路及巴士營運需要,但現時市場未有適合香港使用的混能或電動雙層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