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失誤停不了,單在本月已發生多宗公院事故,有滾水淥B、險剪斷女嬰手指、男嬰離奇「破相」等事故層出不窮。「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者認為,種種醫療事故雖屬人為錯誤,但歸根究柢是人手不足,才導致做事粗疏求其,即使官員屢次為醫療事故道歉,但亦不能挽回市民對公院的信心,不少市民更形容「入公院似等死,搵命博」,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及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蘇利民要為醫療事故頻生負上最大責任。
瑪嘉烈醫院發生駭人「滾水淥B」事故,一名三個月大男嬰洗澡時下體慘遭淥傷,周一嶽事後煞有介事地指「要從事件中學習,避免同類事故發生」,但話音未落,事故接踵而來,伊利沙伯醫院有經驗不足護士為一名出生才四天的女嬰剪除靜脈注射托墊時,竟剪掉嬰兒拇指一塊肉;瑪麗醫院同樣發生由一名資歷淺且未有專科資格的醫生,替孕婦剖腹分娩時割破膀胱事故。醫療事故暴露了公立醫院在人手不足兼經驗欠缺下,令病人頻頻淪為犧牲品,醫療事故幾乎無日無之。
「東方報業民意調查」於上周四至六以街頭問卷及電話形式,共訪問了三百三十四名十八歲或以上市民,結果顯示,對於瑪嘉烈醫院一名護士替男嬰沖涼時疑未試水溫,導致淥傷男嬰下身逾一成皮膚二級燒傷,四成三受訪者批評屬嚴重人為錯誤;四成二稱人手不足導致粗疏求其;一成歸咎培訓不足。
事發後,醫院起初拒絕認錯,企圖隱瞞真相,直至男嬰家屬透過傳媒代為申訴,醫院才交代事件,大部分受訪者不滿醫院做法,四成二狠批醫院態度不負責任;兩成九指事件被揭發醫院才補鑊;兩成四不滿醫院想大事化小,拖得就拖。
周一嶽就「滾水淥B」事件道歉之際,瑪麗醫院又揭發一名入職僅四年且未有專科資格的醫生,替孕婦剖腹分娩時割破膀胱意外,五成三受訪者坦言,醫療失誤多,對公院失信心;兩成二指摘官員不停道歉也於事無補;一成二更感到只屬形式上道歉。另邊廂,伊利沙伯醫院又發生一名入職僅一年、剛調往該病房的護士新丁剪傷女嬰手指事件,三成七受訪者認為,反映公院資深護士流失已成問題;三成三稱人手不足令意外頻生;兩成二促應增聘人手,改善流失情況。
前線資源不足,但政府卻倒行逆施,擴大管理層架構編制,政府建議在衞生署轄下成立的基層醫療統籌處,將增開包括兩名首長級在內的十七個公務員職位,三成三受訪者認為是資源錯配,病人未受惠;三成斥未對症下藥改善醫療服務;兩成六指肥上瘦下,令架構愈趨臃腫。
調查亦顯示,醫療失誤頻生,大部分受訪者坦言對公立醫院失信心,四成五指出,有能力不會選擇公院;兩成二更形容入公院似等死,搵命博;另有兩成二稱欠問責,失誤不斷發生。此外,一成八受訪者又認為,蘇利民應該對醫療事故不絕負最大責任;一成七認為是周一嶽;但最多人認為上述兩人均須負責任,佔五成六。
綜觀整體情況來看,大部分受訪者不滿現時公共醫療質素,醫死人事件層出不窮亦令市民對公立醫院全失信心。受訪者又認為,公共醫療體系不徹底改革及增加前線資源,即使官員不停道歉也只是做騷,不能遏止醫療事故發生。
【本報訊】肥上瘦下,前線資源不足致醫療事故頻生,故本港公共醫療體系常為人所詬病,惟政府又藉成立基層醫療統籌處擴大管理層編制。立法會議員直指,不希望統籌處架構疊床架屋,衞生署現有管理層應可兼顧統籌處工作,毋須增設高薪職位,認為資源應用於前線及病人,並非肥大管理層。學者則擔心資源只用於行政管理上,非市民受惠,故日後要做好資源運用等監管工作。
立法會議員陳克勤表示,原則上贊同成立基層醫療統籌處,因為基層醫療涉及多個範疇,如一個病人可能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白內障等長期病患,要去專科、門診、排期做手術,過程複雜,由一個部門籌統處理,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務。
但陳強調,成立統籌處的同時亦不希望架構疊床架屋,如衞生署本身一眾管理層可兼顧統籌處工作,毋須再增設兩個高薪的首長級職位,令肥上瘦下、將多過兵的情況更加嚴重。「前線冇人做嘢,大把人指手畫腳」,並非最初支持成立統籌處的原意。
陳克勤又稱,每次醫療事故多涉及前線工作壓力大、工時過長、人手不足等因素,容易造成疏忽,釀成慘劇,認為資源應用於前線及病人身上,並非肥大管理層,「上層不斷膨脹只會令前線做到死。」
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系主任黃昌榮指出,基層醫療統籌處有需要成立,但增設首長級及公務員職位,每年均涉及不少開支,最擔心是資源多用於行政及管理方面,忽略前線及非直接用到市民身上。
他敦促政府詳細交代統籌處的功能及範圍,日後亦要做好資源運用的監管。
【本報訊】本港接連發生醫療事故,有監察醫療服務團體及病人組織均指摘,醫院護士人手不足,實戰訓練亦少得可憐,但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及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蘇利民卻執迷不悟,並未因此推動醫護學位課程改革,只懂道歉,令病人始終受害。
全民健康動力主席勞永樂表示,現時護理人員質與量均有不足,在人手方面,醫院鬧護士荒,有學校開辦副學士護理學位,又出現護士管理委員會學歷認證問題,反映政府在增加護士人手的措施上搞到「一鑊粥」,「逼到埋身」近期才開辦註冊護士課程,但該批學生三至四年後才畢業,根本未解燃眉之急。
勞永樂並批評,在護士學校畢業的護士大多數是「邊做邊學」,服務病人的經驗較為充足,相反現時護士學位化後,則過於着重理論而實戰時間過少,導致出現護士連替嬰兒沖涼、剪指甲、數紗布「都搞唔掂」的情況。掌管醫療體系的周一嶽及蘇利民對連串事故應該責無旁貸,惟他們二人卻不承認有相關問題,未有推動醫護學位課程改革。勞又斥,官員只懂就事故道歉,但未有解決核心問題是毫無作用,事故只會重蹈覆轍。
病人互助組織聯盟副主席張德喜則表示,現時畢業的護士多數是八十後出生的年輕人,自小被家庭照顧周到,已較為缺少照顧他人能力,加上實習時間較少,令病人權利受到影響。他引述部分資深護士指出,部分新人連清潔大小便的工作亦不願意做。
報道月份 事件
4月 東區醫院一名出生三日的男嬰左臉無故被傷,兩條傷痕各長約一吋,醫院調查後未能確定男嬰受傷原因。
瑪麗醫院一名畢業僅四年、未有專科資格的女醫生,疑在無資深醫生督導下替孕婦剖腹分娩時,割破孕婦膀胱,令事主長期受尿頻之苦。
伊利沙伯醫院一名入職僅一年、剛調往該病房的女護士為女嬰拆除靜脈注射托墊時,剪傷女嬰左手拇指。
瑪嘉烈醫院一名入職兩年的兒科深切治療部護士,替男嬰洗澡時疑因未試水溫,即讓男嬰泡在高溫熱水內,導致男嬰下體、臀部及雙腳共逾一成皮膚被二級燒傷。
瑪麗醫院為六十多歲女病人切除胸腺瘤後,將手術紗布留於病人體內。
伊利沙伯醫院為七十二歲老婦切除胰臟腫瘤時,將長達八吋的手術銅板留於病人體內。
3月 明愛醫院為七旬老翁插喉入肺放氣時,遺下開胸用的刀片在病人體內。
直腸癌女病人在屯門醫院接受微創手術切除腫瘤後兩天,疑因手術失誤引起大量出血死亡。
2月 女童因發燒和呼吸困難送入聯合醫院,診斷為嘶哮症,被安排入住隔離病房,但女童未退燒已被要求出院,一小時後女童呼吸困難暈厥,送院後返魂乏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