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江山:向上流動操之在己

前陣子八十後成為熱門話題時,有論者認為,八十後的躁動與近年社會向上流動機會減少的因素有關。不久前,策略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討論會,就社會流動問題,對特區政府提出的創造就業機會、加強職業培訓構思發表意見。

筆者認為,上述措施對促進流動有裨益,但涉及的都是「硬件」,只「畫龍」,未「點睛」,價值觀、人生觀的公民教育才是「點睛」之筆。

俗語說:「人往高處走。」一個人在社會上能否向上流動,除了客觀上的渠道、平台、機會之外,關鍵在於主觀上有無一種發憤圖強、誓要出人頭地、建功立業的強烈企圖心。古往今來成功向上流動的仁人志士概莫能外:秦末陳勝耕田時就發出豪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其後成為揭竿而起的農民起義領袖;同期的項羽目睹秦始皇出巡的顯赫場面時吐出壯語:「彼可取而代之也!」日後成為威震諸侯的西楚霸王;中國著名勞模王進喜參加大慶油田會戰時立誓:「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上!」和戰友一道,果然將「貧油國」的帽子摔進太平洋!

所以,特區政府在促使社會向上流動時,一定要把教育放到根本上狠抓不放。在授勳頒獎給社會賢達以及評選傑青時,不應只推崇他們的成就,更要總結他們在向上流動過程中,如何胸懷大志自強不息的經驗,向社會廣泛宣傳推廣,發揮榜樣的力量,讓發憤向上成為社會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