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足部長期出汗 易致灰甲

灰甲在醫學上稱為「甲癬」,指手指甲或腳趾甲受到真菌感染,出現變形如變厚、失去光澤及容易脆裂,真菌更會鑽入甲床,匿藏於趾甲內不停孳生蔓延,造成感染。

灰甲患者一般不會感痛楚,但會出現趾甲變形,呈灰褐色、 暗黃色;趾甲變厚,甲面出現薄片或容易脆裂。

赤腳走路惹真菌

潮濕環境加上赤腳走路,令致病原真菌得以滋潤傳播。糖尿病患者、長者及免疫力低的人士(如正服用抗排斥藥物的病人)受感染風險最大,因為他們的抵抗力較低及足部的觸覺較差。而另一類較大感染灰甲風險的人士,包括運動員或紀律部隊等,他們的足部較易出汗或因工作關係須長期穿着靴子。

治療灰甲的藥物可分口服和外塗藥物兩種,以前者較為有效。常用的口服藥有itraconazole、griseofulvin及terbinafine。由於趾甲的血液循環較少,藥物的滲透力也較差,所以療程會較長,一般需要3至6個月。外塗藥物雖然被直接搽於患處,但由於趾甲的厚角質層阻礙藥物滲入,所以療程會比口服藥更長,一般需要6至12個月不等。常見的外塗藥物有ciclopirox、amorolfin及tioconazole等。

要預防感染灰甲,主要是靠保持趾甲足部的衞生,例如到泳池時穿着拖鞋,經常剪腳甲指甲,保持腳部乾爽,勤換襪子,保持鞋襪透氣及避免接觸患者用過的東西。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