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及衞生局今年中開展「共同護理計劃」,資助沙田及大埔區內病情穩定的公立門診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看私家醫生,擬於三年內推展至全港,預計可將二萬名公立病人「外判」。病人團體及私家醫生指計劃原意好,但政府做事「唔湯唔水」,每名病人每年僅獲資助一千二百元,「夠付診金就唔夠藥費」。有參與計劃的醫生坦言資助額不足,病人每年或需自掏腰包千多元。
港府已經預留二億元推展計劃,首階段於沙田及大埔區試行,對象為至少在公營門診求醫兩年、病情穩定的病人,預計有一千人參加。當局資助每人每年一千二百元電子醫療券,私醫每年至少診症四次,可以額外收費。
另外,醫管局每年為病人進行一次健康風險評估,若病人達特定健康指標,例如定時覆診及服藥等,可額外再獲二百元醫療券。私醫若達成指定護理程序,亦可獲二百元質素鼓勵獎金。
食衞局局長周一嶽稱,私醫須在電子系統呈報治療程序及費用,以便當局監察。他指不少公營門診病人有看私醫,新計劃可減輕他們的負擔,亦可縮短公營門診輪候時間,期望今年內擴展至其他地區,目標為三年內有二萬名病人參加。醫管局目前有五十萬名長期病患者,新計劃「做到盡」亦只可分擔百分之四的服務量。
為免病人憂慮被踢出公營醫療,經濟難以負擔,新計劃設「旋轉門」,病人有需要可轉回專科門診,毋須重新排隊。醫管局新界東醫院聯網行政總監馮康表示,聯網內有五千名病人合乎參加資格,若計劃反應理想,每年可多收三百個新症。當局本月內邀請區內私家醫生參加,下月去信合資格病人,六月正式開展計劃。
醫學會沙田醫生網絡主席馮宜亮預計,兩區合共五十名私醫參與。但他坦言資助額僅夠買藥,以他為例,預計每次診金收三百元,病人每年覆診四次便要自掏一千二百元。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亦指當局資助「太奀」,不足以補貼基本藥費,私醫定價亦有困難,「收太多,病人唔參加;收太少,醫生維唔到皮。」
醫學界議員梁家騮認為,公營門診每次治療成本約六百元,指資助只夠支付一半成本,無法吸引病人。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亦擔心「若病人覆診密啲,資助額唔夠用,病人要自己補貼。」病人互助組織聯盟副主席張德喜促當局監管私醫在合理情況下,才可轉用較貴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