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圓山飯店副總經理王萬,一九六八年進該飯店工作,四十多年來侍候過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歷任「總統」的「國宴」。最近他對媒體細細道來,從「國宴」菜單的變化看台灣社會的變遷。
蔣介石的菜單最大,有公文卷宗一般大,金色緞面,印有藍色國徽圖案,字體也很大,是蚯蚓般的篆書。這時的蔣中正雖然已經「退守」台灣,甚至自嘲「落草為寇」,但「大國之君」的架子不倒,天朝正朔的威名要有,故「國宴菜單」不僅要大,要富麗堂皇,而且古色古香充滿傳統氣息,正所謂「儒家的傳統思想帶領我們的腳步」。「國宴」的菜式則講究「實在」,不是飯就是麵,要慳飽,這和當年國民黨逃到台灣,軍旅未定的環境有關,要慳飽才有力氣和共軍打持久戰,才有力氣「反攻大陸」。
蔣經國時代,菜單縮小了,但金色緞面不變,字體改為大家都看得懂的楷書。菜式仍然比較「樸實無華」。那時的台灣正在勵精圖治,老蔣的遺願小蔣不敢一日有忘,故「國宴」從菜單到菜式變化不是很大。李登輝時代,菜單最大的變化、最能說明問題的變化,是將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圖案改成了「總統府圖騰」,這大概是最早的「去中國化」。後來,李登輝出賣國民黨,扶持台獨民進黨,將「藍天變為綠地」,看來是有迹可尋的,一張小小的菜單已透顯了他的心思。
李登輝的「國宴」極盡豪華,「二両以上的排翅、鴨蛋大的鮑魚和龍蝦半隻,成了國宴的基本班底」。這和台灣當年經濟處於高峰、奢糜之風盛行相關,「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李登輝只想偏安當台灣王——「中華民國在台灣」就可以了。
陳水扁的菜單獨出心裁,找人設計成卷軸狀,放在盒子裏,鑲上玉石。菜式則是台灣小吃,宣揚台灣第一、本土意識。馬英九也是這個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