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治解碼:生不逢時時不我與

煲呔曾剛發表的施政報告,充滿濃烈的無力感,他已經沒有了前年「香港新方向」的豪情壯志,也失去了去年「迎接新挑戰」的鬥心與勇氣,代之而來的是十分無奈的感覺,因此報告用淡啡色做封面,以「群策創新天」為題,正是當前心情的寫照也。

對於香港經濟轉型,也就是中南海要求解決的香港經濟深層次矛盾,他在報告的結語「治本之道」如此概括:「香港作為城市經濟體,要解決就業及貧窮問題,仍要依靠經濟增長,共同創富。若要維持以福利為主的紓困措施,必須大幅調整稅制,提高稅率,我相信市民不會認同這個做法。群策群力推動產業發展,才是治本之道。我提出發展六項優勢產業,正是金融海嘯引發社會反思,明白到經濟不能單靠金融業,而是要走向多元化。」

然而,他的所謂六項優勢產業,果真是「經濟增長,共同創富」的「新天」嗎?不是,他只是無可奈何的提出來而已。因為根據他自己的說法,香港的傳統四大支柱產業,即金融、旅遊、貿易及物流、專業服務,仍然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六十。而在所謂六項優勢產業中,現時私營企業整體上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直接貢獻只為百分之七至八左右,相對於傳統支柱產業,根本不成比例。也就是說,香港經濟仍然要依靠「食老本」也。

如此情況,其實是相當令人沮喪的,煲呔曾將之歸咎為「本屆政府生不逢時」。他這樣形容:「回歸後,亞洲金融風暴引發了經濟衰退,在曙光初現之際,卻爆發沙士疫症,令香港再受重創,其後經濟復甦,經歷了數年的景氣,通脹又再出現,正當政府準備全力對抗通脹,去年底金融海嘯令各國陷入危機!」

煲呔曾說他「深深感受到十多年來市民所受的折騰」,其實是在說他「本屆政府生不逢時」也。但他的「折騰」還在「任期已接近一半」,時不我與矣!

他的心情矛盾複雜,既對生不逢時感到悲憤,又自知已無力向中南海交功課,看來只有在折騰中捱日子倒數了。

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