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冷眼旁觀:香港與世博

上海已為世界博覽會作好準備。明年五月開幕的世博會,為期半年,上海估計有七千多萬人參觀,這是駭人的數字。可是,本地傳媒對世博的討論不多,因此,世博是為了甚麼,香港如何參與等議題,我們非常陌生。

記憶中,已去世的前立法局議員張鑑泉曾建議香港在回歸期間辦世博,以示香港政府對前途的信心。這麼說,舉辦類似大型活動與城市發展和城市的策略性定位有着莫大的關係。

今屆世博「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將刺激各國就「城市」的概念及「持續發展」的實踐展示其前瞻性的想像和成就。二十一世紀的城市必須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困局,世界各國將回應全球暖化、能源節約、城市與大自然等議題,這些都可讓年輕人開闊眼界。

新高中開始有通識科,若通識科老師掌握各世博展館的內容,若政府懂得利用世博推動少年人建立世界觀,做個負責任的「世界公民」,就會事半功倍。當然,香港有更多學生能參觀世博就更好了。

英國的「創意之館」設計矚目,以「自然走進城市」為主題。日本館為了展示文化的「和」及跨越,特邀香港文化界「教父」榮念曾與日本導演合作,以一個日本故事出發,用崑劇演員表達,演出只有二十分鐘,但將會在六個月內演六千多場,可謂是創舉。可惜,香港人卻不知道。

香港館如何?除了官方的籌備,香港市民如何參與,從世博中學習,如何在本世紀繼續擔當大都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