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海中噚」探索潛水歷史

一九三一年英國皇家海軍潛艇「波斯敦」號在山東威海衞對出海面與輪船相撞下沉,首次有人使用水上逃生裝置成功逃生。巿民有機會一睹該套逃生裝置,香港海事博物館正舉辦「海中噚」專題展覽,除展出有關裝置外,亦展出一系列見證潛水及水下考古歷史的潛水用具、水底拍攝器材、水下考古用具,及於沉沒船隻撈獲的青花瓷器。

位於赤柱美利樓的香港海事博物館,由昨日起至明年三月二十日舉辦「海中噚」專題展覽,展品包括早期的水上逃生工具、潛水衣、相機及防水盒、水下考古專用的寫字板等。博物館副館長李心怡表示,是次展覽是香港首次以潛水歷史及水下考古為主題的專題展覽。

首次有人使用後可成功逃生的「戴維斯潛水逃生裝置」,是由英國一家潛水公司於一九一○年發明。一九三一年英國皇家海軍潛艇「波斯敦」號在山東威海衞對出海面,與中國輪船「裕大號」相撞下沉,當時有八人被困船艙,兩人為中國船員。結果中國船員「阿海」和七名外國船員透過穿上可充氣的逃生裝置成功逃出。

中國製潛水服 清理殘骸必備

另外,展覽亦展出一系列潛水用品及相機,包括一套二十世紀後半葉中國製造的戴盔潛水服。該潛水服為連身設計,穿着者需佩戴頭盔,是四十年代清理本港海域沉船殘骸時,潛水員的必要裝備。展覽中亦有多部早期用作拍攝水底情況的相機,第一部全天候相機於一九六○年日本出產,可於六十米水深拍攝。

李心怡指出,至今在本港水域發現的考古遺迹不多,最老的發現為一艘沉沒在萬宜水庫下殘缺的明代古船,及在竹篙灣岸邊挖掘到的宋代陶瓷碎片。巿民可購票參觀,成人票價廿元,小童、長者及殘疾人士半價。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