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檢討公營機構薪酬架構

公營機構管理層薪酬過高而需要下調的議題,近日引起政圈及財經界的關注,大概與金管局總裁任志剛離任在即,候任人選的薪酬有大幅下調的空間有關,加上又適逢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以高薪招聘行政總裁,一時之間,薪酬成為社會熱話。

有趣的是,薪酬趨勢調查公布結果後,今年公務員是減薪還是凍薪,也引起公眾的高度關注,而曾蔭權統領的問責官員,基於政治考慮,亦打算減薪,拖拉之下,據說還有議價空間。怎生一個錢字了得?

公眾期望公營機構高層減薪,還有一個特別的原因,就是平機會主席鄧爾邦的「驚世表現」,主持大花筒式的機構不特已,被審計署報告質疑,面對媒體及立法會議員的詰問,居然一派大言不慚的姿態,教公眾憤怒,大家不禁要問:高薪厚祿招聘這種管理人,是否物有所值?

檢討公營機構管理層的薪酬及整體管治問題,應該是合適時候展開,從醞釀、準備到聘請顧問公司及諮詢公眾皆需時,政府要拿出管治決心,把事情做好。大幅調低金管局總裁的薪酬,有利於營造公眾討論的氛圍。

政府對上一次大規模檢討公營機構管理層薪酬的行動,見於二○○一至二○○三年之間,涉及約一百家法定機構。當時的背景是一九九九年公務員體制改革計劃出台後,從公務員隊伍開始,逐步向公營機構循序展開檢討與改革,輿論亦普遍支持,雖然力度過大,後來因為燃點的火頭過多被迫降溫,但當年的出發點與努力還是值得肯定,回歸十二年,是時候展開新一輪的檢討。

近年審計報告所揭發公營機構的大量管治流弊,尤其是旅發局及平機會的「豪花公帑」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全面檢討是有社會基礎的。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十多間機構以商業原則運作外,絕大部分機構的員工薪酬與公務員薪酬架構掛鈎,當後者已經完成大規模的薪酬水平調查後,前者順理成章,亦應該展開全面檢討,以追上時代步伐與社會環境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