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掛鈎美元的聯繫匯率實施近三十年,是否已與香港實際需要脫節,是時候作出改變呢?特區政府財金官員例牌答案必定是這制度行之有效、毋須改變。
可是向來被市場視為「聯匯守護人」的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卻一反常態,在一篇學術論文中提出,聯匯制度不但應該變,而且可以做重大改革,除了繼續用來維持港元穩定之外,還可以執行很多中央銀行都有的「權衡性貨幣政策目標」,包括維持低通脹、促進就業和穩定經濟等,這一構思甚具爆炸性!
以任志剛的身份及多年來一手湊大聯匯的經驗,肯定比任何人都更熟悉這制度,提出的自然不會是純學術性的泛泛之談,必定有備而來,可惜過去時機合適時不提出,現在才忽然鼓吹改變聯匯,在時機選擇上大有商榷餘地。首先,特區政府換屆在即,交接工作千頭萬緒,又有很多新政策要推行,是否應該在這個時候拉長戰線,對聯匯做大改革呢?其次,歐債危機不斷擴大,歐豬國家相繼淪陷,在金融市場極度不穩定之際,不應該自亂陣腳。
雖然時機選擇並不適當,但聯匯制度有需要就着香港的實際情況作出改變,則是不爭事實。聯匯的使命是維持港元匯價穩定,狹義層面當然是指兌換其他貨幣的匯率,而廣義層面還包括以港元交換其他貨物及服務的價值。
港元掛鈎美元的匯率多年來的確沒有改變,可是由於港美經濟長期背馳,美元持續疲弱,導致港元購買力大縮水,直接把本港通脹推高,民生大受影響,難言能為貨幣保值,長遠而言連港元的認受性也受威脅,淪為無人願意持有的貨幣。
另一方面,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中港兩地的經濟活動融合程度亦與日俱增,內地企業不斷來港上市集資,跨境貿易以人民幣結算的比例快速上升,內地居民來港購物直接使用人民幣變得普遍,金融市場亦愈來愈多以人民幣計價的投資產品,人民幣儼然成為香港的第二流通貨幣。香港經濟及港元與人民幣的關係,肯定比美元密切得多。香港作為中國的金融中心,卻因為掛鈎美元,導致與人民幣的匯價不穩定,顯然不符合經濟發展所需。
任志剛在論文中為改變聯匯制度提出三個選項,最可行的選項明顯地只得一個,就是把港元改掛人民幣,這根本就是大勢所趨,而且事不宜遲,愈早改掛愈能夠發揮穩定物價和促進經濟的作用。
當時機適合,港元與人民幣最理想是以一兌一的比率掛鈎,屆時在中港進行交易毋須計算匯兌差額,將更加有利兩地的經濟融合,金融及商業活動更為順暢,而港人也不用擔心持有的人民幣資產,會因為聯匯改動而受到影響。
雖然在法律、技術及貨幣等多個層面皆無障礙,可以針對聯匯制度作出即時的改變,但由於影響層面廣大,只憑一篇幾十頁的論文,絕不足以向市場及整個社會提供清晰指引,必須有更加詳細的規劃,循序漸進地推行,否則在具體操作方法欠奉下,恐怕會令港人無所適從,市場出現不明朗,更嚴重的是讓投機熱錢有空間興風作浪衝擊港元。
財金官員對於改變聯匯應該抱開放態度,不要再以行之有效作為擋箭牌,掩飾少做少錯的心態。試想想,連最熟悉聯匯制度的人都說可以和應該要改變,還會有人相信這制度真的不能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