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場:港滬合拓金融創雙贏

中國人民銀行上周初與中銀香港及金融管理局,分別簽署「人民幣業務清算協議」及「擴大人民幣貿易補充合作備忘錄」,進一步確認了本港作為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的地位。與此同時,負責上海金融事務的副市長屠光紹,上周在出席港滬金融論壇上亦明確指出,港滬在共同推動人民幣走出去的過程中,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和上海在岸人民幣市場體系,一定可在各方面形成一系列合作。屠光紹這番言論,更被認為是真正確立了港、滬之間,在人民幣未來國際化的道路上,各自分工。香港處理的是「離岸」,上海則處理人民幣「在岸」的一般事務,形成裏應外合,十分完美的一個合作組合。

港滬在發展金融市場的道路上難免會出現競爭,尤其是中央於去年宣布期望到二○二○年時,把上海打造成為內地另一個國金中心,加上上海又積極發展國際板,吸引國際大型企業於上海上市,有關本港國金中心的地位會否受到挑戰,甚至最終會否被上海取代的問題,一直都成為各方尤其是本港方面眾所關注的焦點。

藉人民幣開始分工

港滬之間各有本身的競爭優勢,但其實也各有分工,上海面對內地的龐大經濟體系以及企業對資本市場的需求,發展的空間便足以令其應接不暇,加以內地市場距全面對外開放的路途仍十分遙遠,市場制度有待改善之處仍頗多,因此,對本港金融中心的發展存在威脅,甚至取代本港的地位實屬言之尚早,且也沒有必要。

這次港滬雙方藉着人民幣必然走向「國際化」,且步伐愈來愈急之際,提出各自分別於「離岸」及「在岸」處理人民幣事務,分工合作的論調,彰顯未來港滬雙方於金融事務上的合作必會更趨緊密,這於人民幣事務上的合作若引伸至其他方面,如資本市場包括股市及融資等活動,可預見必會大大增強港滬雙方於國金市場的地位與影響力,對雙方都屬十分有利。

適宜合作而非硬碰

誠如屠光紹所說,港滬兩個國金中心的建設,並不是此消彼長的「零和遊戲」,而是存在互補互利的關係,本港的高度自由開放,以及早已建立於國際投資者之間的信心,對於吸引國際投資資金流入,轉而投資內地資本市場,肯定存在很大優勢。上海面對內地13億人口的龐大經濟體系,以及以萬計的企業對資本市場融資服務的需求,也是其本身所處的一個本港難以比擬的優勢,倘若兩者能充分合作,優勢互補,力量不難想像。

個人認為,中國龐大的經濟體系下容納兩個國金中心,本身不是個大問題,況且港滬各自肩負不同的任務,各擁優勢,因此適宜合作而非競爭,國金市場趨於全球化之下,導致全球金融市場競爭日形激烈,港滬近年在新股上市融資等活動方面各自着着佔先,先後凌駕居領導地位之國金中心如紐約、倫敦等,這股力量倘能合而為一,槍口齊齊向外,在國金中心的舞台上,肯定可穩佔一席領導地位。

(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僑豐證券 許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