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外銀敲門叩關 內地迎拒費思量

剛將行政總裁辦公室搬回香港的滙控,即傳出其進軍內地的消息,希望以置換資產的方式,取得一間國有大銀行的控制股權。滙控行政總裁紀勤承認未與當局磋商,須等待中國放寬外銀的持股上限。滙控的姿態可以視為對內地試探風聲,等待內地的回應。事實上,滙控將其發展重心移歸亞洲,並重點拓展中國的戰略部署,已經彰彰明甚,除了將指揮中樞移船就磡駐紮香港,亦一直表明在內地上市的強烈意願。

滙控在內地開墾業務深耕細作,這點可由其銳意率先經營村鎮銀行看出來,在大城市開疆闢土不在話下,是銀行經營佔據要津的戰略,經營村鎮銀行無疑深入到最草根層面了。加快開拓中國業務,分享中國經濟增長大餅,滙控碰到的滯礙是內地零售網點不足,最便捷有效率的方法,就是收購具規模的國有大型商銀。這觸及到內地政策的規限,是明知關門閉得緊,想將其叩開。

雖然市場認為滙控此舉有志大「財」疏之嫌,估算滙控拋出的置換方案財力不足,但不能僅此抹掉置換方案的吸引力。恒生銀行在香港本土的網點和業務盈利能力,也是國有銀行堪覬覦的資產,置換不無兩利之便,且尚有磋商空間。實際上,外國尤其歐美相當抗拒中國的大型銀行入股收購,內地銀行業只要維繫改革,有繼續開放的意願,應當考慮互利的置換資產策略。

國有銀行改制上市,都曾引入策略性外資股東,當初用意除了體現金融開放的入世承諾,也有藉與狼共舞,借鑑外銀經營經驗及藝術的用意。一場海嘯打亂了多少中外部署,悉數外資策略股東已經套利走人,只餘中資獨舞。銀行業失去開放初衷回到原點,有必要思考未來的前途。金融海嘯暴露了西方銀行業的陰暗面,而中資銀行得彼消此長之利,資產值居於全球前列。

然而,一場洗牌始終未改變的是,國有大型銀行大而不強的現實。內地銀行雖然未受金融海嘯重大衝擊,但借助金融海嘯,也不難看出國有銀行欠缺「內功」歷練的弱點。長期以來,國有銀行享有壟斷性經營的大環境,內部競爭壓力不大,經營模式改善緩慢,始終未有在一個完全開放、國際化的環境下,與外資對撼的能耐。根源在於缺乏飽受歷練、源源輩出、出類拔萃的金融人才。

基於長遠戰略考慮,中國不能只盯住銀行短期的盈虧,反而急需營造一個競爭性強的環境,作為培養銀行人才的土壤。要做到這一步,還要回到與狼共舞的初衷,有序地引入外資。應當強調,入股比例上的規限,使得外銀處於股權投資的客席地位,難以收到較好的效果,不作更深入的開放,很難有更大進展。究其實,外銀需要中國,中國何嘗不需要外銀?

滙控是目前留守中國極少數的國際性銀行,外銀凋零,透出開放倒退的迹象,到了中國重新思考金融開放策略的時機。滙控也許洞悉玄機,乘時敲門叩關,相信內地處於現時的國際環境,難免戒心重重,但對內向民間資本開放,對外向國際資本開放,大勢已經不可逆轉。以開放換開放、以市場換市場,是未來可行策略,內地迎拒躊躇之際,需要更新理念敢於採取高瞻遠矚的引進來、走出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