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排名等閒 端正策略緊要

金融中心排名比併頻出,市場恐已萌生疲勞症。不同的金融中心排名調查,由於準則不同,排名次序時有升降。倫敦金融城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調查,結果倫敦與紐約並列佔去頭兩席,香港有幸排第三,深、滬、京則兩降一升。客觀地看,眾多的排名調查證明:一是香港基本保持居於前列位置;二是內地金融中心與香港仍有距離。香港應理性看自身金融地位。

香港金融地位是長期發展形成,能積蓄起這份老本,最主要的是香港作為中國與世界的中介。香港對內地的依托關係,在內地金融日趨開放的條件下,日益與內地的金融城市,處於正面競爭的態勢,香港看到自身居於前列的優勢,亦應注重內地金融城市的追勢。試想,十多年前,內地金融城市在全球還排不上位置,現時其排名提升的速率,對香港已是步步進迫追趕。

香港的排名是國際間的肯定,證明在深、滬、京發展成形前,香港仍是中國金融服務的首選。但應當顧及的是,人民幣未自由兌換成為內地金融發展的最大局限,加上法律制度有待成熟、人才有待培育,給香港面對內地的競爭留下空間。香港有時間根據市場格局的變化,調整發展策略,強化中國首選金融中心地位。港交所已把這個寫入三年規劃,現在需要的是政府明確責任,以此為目標,提供政策及基建的配套。

世界金融發展有不同的階段,不同階段的共同點,競爭是主流,是不會變易的主題。各種形式的排名,實質就是地位競爭的產物。通過排名榜,香港宜認清優勢和劣勢,確定發展策略。近年上海的發展策略確定,應當促使香港對自身的定位明確起來,對此反思認清以往發展理念的局限:其一,對中央政策扶持的倚賴,甚至寄望抑制滬深的發展,鞏固自身金融地位;其二,過分強調市場分工,意欲主觀劃定勢力範圍發展。

以上海推國際板為例,有消息曾指港府憂慮威脅香港的發展,曾向中央反映希望不要太快出台。顯示港府對中央政策扶持的倚賴,到了迷失自身發展活力的地步,當前香港作為中國的金融中心,不可能脫離中央政策支撐去獨力打拚,但意欲抑制內地其他金融中心興起,來成全自身地位,這種思維不切實際,直面競爭、順勢而為才是應有姿態。

上海國際板的發展策略,明確了上海金融由國內而及國際的遠景,再次表明將來香港與上海面對相同市場,進行正面競爭不可避免。以往有過的滬主內,港主外的所謂分工,發展互補的思維不合時宜,劃定勢力版圖實質是避開競爭。當今世界上金融的發展,是有條件做甚麼就做甚麼,國際競爭是不會謙讓的,是全方位式的拚爭。上海豈會甘心安於「主內」?

港交所過去的發展,過分偏重本地或者過分偏重內地市場,都是策略偏差。從市場成交額反映,本地股民成交額減少,外地、內地客成交增多,顯示本港仍然有承擔中外中介角色的作用。本港有條件作為內地引進來、走出去的金融中介,基於這個定位,本港要牽手內地市場,亦要牽手國際;也是基於這個定位,海外貨幣金融服務,人民幣金融服務皆要爭取,並使兩者最佳撮合,才足以體現香港的金融服務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