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殼歪風亂市 監管務須從嚴

近年新股質素每況愈下,已是不爭事實,部分以全配售上市的「私人派對」,集資額不大,但一掛牌即以驚人倍數喪升,凸顯貨源歸邊,上市目的只是純粹準備賣盤,問題已去到不能坐視的地步,今年港交所把檢討創業板上市條例列為重點工作,預期主要堵塞啤殼漏洞。

港股近年逐漸走向A股化,吸引不少內地莊家來港搵食,A股IPO審批長年視乎市況,時開時停,造成內地殼股動輒數十億元的癲價,莊家另闢蹊徑,看中想繞過上市程式的民企、國企,吸引他們以香港借殼作為上市踏板,結果掀起港股一片啤殼浪潮。

儘管未有白紙黑字的條例,但近日港股經歷五窮、六絕之後,市況稍見好轉,不少上市保薦人為客戶加快上市的進程,為順利通過上市聆訊,趕上修例前的尾班車,部分申請上市公司自發地延長上市禁售期,也有市場聲音要求國際配售承配人數目及分配股份數量作更詳細披露,由保薦人到上市企業的「自律行為」,預示了未來上市門檻收緊的方向。

香港上市公司質素每況愈下,早令散戶卻步。事實上,有的為了上市套現,有的部署養大公司,啤殼轉手圖利,結果股市處處陷阱,投資者步步為營,演化到今日,由普羅散戶以至基金經理,對港股參與興趣雙雙跌到冰點。

監管機構對此可說責無旁貸,若只是純為追求上市費用,為每年集資額破紀錄,交出亮麗成績表,對新上市公司質素抱住隻眼開隻眼閉,長期求量棄質,港股最終淪為「上市等賣」的啤殼公司天堂,絕非危言聳聽。試想想,三、兩千萬元的上市成本,對比數以億元的殼價,啤殼、養殼可謂本小利大,自然惹來四方八面莊家參與其中。

股市原意是為企業融資提供平台,供應企業健康發展業務所需,若缺乏實質因素支持的殼股充斥,對一般散戶,尤其是對企業業務運作所知有限的小股東來說,是毫無保障,歪風一長,港股聲譽必毀於一旦,即使全球集資額最高,亦只是徒具虛名,毫無意義,長遠只會把投資者對市場的前途及監管信心,一鋪清袋。純屬殺雞取卵,追求短利的不智行為,是時候撥亂反正。

為免香港股市淪為垃圾股的圈錢樂園,監管機構審批企業上市,應抱寧缺勿濫態度,以維護香港金融市場聲譽,並以增加市場透明度為大原則,長遠方能提升競爭力,吸引四方資金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