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中大首證 磁力共振結合A.I. 可及早偵測腦退化

隨着全球人口老化,認知障礙症將會愈來愈普遍。然而,憑現時技術,要在病發早期作出區分頗為困難。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全球首證,由人工智能技術(A.I.)研發出的磁力共振掃描指數,能有效偵測阿茲海默症、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額顳葉認知障礙症3類早期認知障礙疾病,達致及早偵測、診斷、治療。

患病早期傳統技術難以區分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主任(學術事務)莫仲棠表示,患者現時可透過電子掃描或腦脊髓液檢查,偵測腦部異常蛋白積聚及神經傳導物質的變化作檢查,但目前並不普及,加上腦部萎縮的情況及規律,往往延至疾病後期,才能透過肉眼觀察比對磁力共振影像發現。換言之,患病早期,腦部萎縮情況不嚴重,就難以透過目測掃描影像發現。

中大醫學院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朱昭穎教授指,研究團隊結合磁力共振腦影像定量分析技術及人工智能,研發出磁力共振掃描指數。技術會自動分析不同腦區的體積,再偵測數據規律,得出介乎0至1的指數,若指數等於或大於0.5,便代表與患者腦部相似,須作進一步檢查及診斷;若小於0.5,便代表與正常腦部相似。而且,磁力共振檢查只需要15分鐘,把影像上載至雲端分析系統後,人工智能技術可在10分鐘內完成報告,相當快捷。

料可擴至應用新冠患者身上

團隊2019年起,為逾2,000名長者進行磁力共振分析,其中一半有認知障礙,一半沒有。結果顯示,該指數在偵測輕度阿茲海默症的靈敏度較肉眼高25%。在偵測輕度至中度額顳葉認知障礙症,以及輕度路易氏體認知障礙症的靈敏度,也分別高達96%及83%。展望未來,該技術也可用於偵測新冠肺炎患者的腦部變化,提升對疫症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