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暴力遺害深 嚴正執法不姑息

7‧1孤狼恐襲案震驚全城,由此激起的煽暴漣漪則不斷擴大,各種美化暴力、歌頌兇徒的言論充斥網上,更有網民發起悼念,甚至不乏為人父母者帶同子女到場獻花,埋下危險的種子。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嚴厲譴責在網上將兇徒英雄化的幕後推手,直指他們一樣涉及犯罪,定必傾盡全力將他們悉數揪出送往監獄,可謂擲地有聲。

的確,沒有人是孤島,喪鐘為你我而鳴。在恐怖主義面前,不止身穿制服的警員首當其衝,任何無辜市民也有可能身受其害。2016年法國尼斯國慶日車撞人及槍擊案、2016年德國柏林聖誕市集車撞人、2017年英國倫敦橋車撞人、2019年英國倫敦橋斬人案,以至2020年法國教師被斬首等,俱證明孤狼式恐襲不分對象、無差別殺人。黃絲網民今日對刺警兇徒歌功頌德,難保他日不會成為孤狼恐襲的受害者。別以為這是危言聳聽,自反修例黑暴爆發以降,警方破獲大量土製炸彈案,香港淪為恐怖之城,至今並未造成大規模傷亡是警方執法有功,但誰能保證幸運之神永遠眷顧香港?

今次的刺警事件是一宗悲劇,同時令人憤慨。這些孤狼不是突然從石頭爆出來的,而是長期受到不實言論荼毒,從而產生報復甚至毀滅性心理。警方事後在兇徒寓所檢獲大量黑暴文宣,並在其身上的USB內發現多封遺書,揚言殺警後自殺,足見處心積慮,甚至有指兇徒曾在《蘋果日報》短期任職,令人嘩然。由此可見,恐怖主義野蠻瘋長,絕對跟「毒媒」脫不了干係。《蘋果日報》雖已玩完,但餘毒未消,更遑論網上大小毒媒毒網多如雨後春筍,發言無王管,猶如極端思想的催化劑。涉案兇徒雖名曰孤狼,實際上不然,皆因幕後推手才是最大主謀,最罪大惡極,說是滿手鮮血也不誇張。

正如鄧炳強所說,網上有企圖將兇徒英雄化的言論,更有人稱呼其為「烈士」,是企圖繼續煽動仇恨及美化恐怖主義,強調現實中涉及的犯罪行為同樣適用於網上,包括煽動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及鼓吹暴力行為,各部門定必攜手打擊恐怖活動,誠哉斯言!網絡並非法外之地,所有言論都會留下痕迹,幕後推手以為躲在電腦屏幕後便能全身而退,無疑太傻太天真。在出名強硬的鄧炳強帶領下,所有執法部門定必將幕後推手悉數揪出,繩之以法,人們不妨拭目以待。

當然,香港之所以亂如一窩粥,歸根究柢是港府長期姑息養奸、放任自流所致。要不是中央出手落實《港區國安法》,重用有擔當的官員止暴制亂,敢肯定淫媒毒果直到今日仍在唯恐天下不亂。刺警案已敲響恐襲警鐘,證明特區只是表面平靜,其實一直暗濤洶湧。

明乎此,任何可以杜絕黑暴再起、禁絕煽暴言論的法律都必須落到實處,禁止假新聞立法宜早不宜遲,而國安法更需雷厲風行、不折不扣地執行。然而只有執法部門努力並不足夠,律政司及司法機構若繼續放軟手腳,拖延檢控,甚至大玩捉放曹,反恐只會事倍功半,港府及中央豈可聽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