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升空,全球矚目,中國走到這一步實屬不易。從一開始,中國就落後於起跑線,但我們的前輩立志追趕,自強不息,理想最終一一實現。中國今日的太空事業,是懷抱着全人類進步的共同理念,如果西方國家繼續把中國視為「系統性挑戰」,將無益於全人類的進步。
從1957年開始,美蘇兩國在航天事業中展開競爭。而新中國成立不久,以當時的條件和水平,根本難以追趕,但前人的眼光是長遠的,當時就咬緊牙關設立項目,決心要送自己的衞星上太空,中國終於在1970年將東方紅一號衞星送上太空,這是一個標誌和里程碑。中國科研人員不斷自主研發和改善技術,到了1985年,中國已可向世界宣布運載火箭將投放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市場,逐步啟動航天事業商業化,實現了真正的價值。
中國充滿商業人才,航天事業在1990年就通過商業火箭項目賺了第一桶金。到了90年代中後期,中國運載火箭技術成熟,平均每年發射5次,成功率更高達92%以上。這就讓美國有了戒心,當時拒絕中國參與國際太空站計劃。西方將中國拒之門外,對中國航天領域實施各種技術封鎖和遏制。2011年,美國還通過沃爾夫條款,進一步阻礙中美在航天領域的正常交流。
知識屬於全人類,頭上的太空亦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佔。中國的「四大發明」都是和全世界進行分享的,中國在建立民族自信的過程中,卻專門有人前來限制。當涉及到核心國家利益之時,中國只能咬緊牙關自主創新。最終,中國在火箭升空的技術主線中成功發展若干路線:一、建立登月的計劃;二、發展太空站的科技;三、開展火星的任務;四、北斗衞星系統。
隨着「嫦娥五號」落月、月球「挖土」、「天問」發射、「祝融」登火和打造天宮,太空路線已先後實現,我們的太空事業即將進入下一階段。昨天,神舟十二號成功把3名中國航天員送到中國親手打造的世界第3個太空站,將停留3個月。中國還將向載人登月邁出新的一步,並繼續探索火星,相信有關太空的各種技術將繼續成長。
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揚眉吐氣的時代,筆者相信中國人的事業也是全人類的事業,中國太空事業的發展將惠及全人類。但在近日的北約峰會上,七國集團卻把中國稱為「系統性挑戰」。筆者認為,如果他們懂得將中國視為良性互動對象,猶可為;如果將中國視為不可兼容的敵意對手,不可活。其實合作是硬道理,世界一起合作才可以打造出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