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山配水庫 專家倡辦復修設計賽

【本報訊】逾百年歷史的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食水減壓缸,因其古羅馬式建築而備受社會關注,香港建築師學會昨召開網上座談會,就減壓缸的保育與未來發展表達意見。有專家認為,現時在未了解建築物的結構、歷史、地區人士意見前,任何保育方案只是「言之尚早」,但亦有專家建議舉辦復修設計比賽,又應建立18區古蹟資料庫,用作城市規劃之用。

建築保育學者、香港大學建築文物保護課程學部助理教授余家聲指,現時未了解到減壓缸本身結構安全,提出任何保育方案亦是言之尚早。他又指一般保育而言,應先了解地方的歷史,再確立本地安全條例,才制訂政策建議。對於現時的古建築大多因原來結構未能配合現今的消防、環評條例,而需作出修改,但政府政策死板,應放寬處理。另外,他又指現時《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由私人機構主導,保育方向多按機構需要、經驗而行,未必考慮到地區人士所需,認為政府不應只依賴私人機構。

指已拆4石柱應保持現狀

香港建築師學會會長蔡宏興表示,現時上址已被拆的4條石柱,不應重新修復,應保持現狀,以史為鑑。他批評古蹟辦人手短缺、部門之間溝通差,又指政府保育敏感度不足亦非首次,過往亦有內部結構如古羅馬式建築風格的配水庫遭拆卸,包括建於1908年的山頂克頓道食水配水庫及建於1901年的山頂馬己仙峽道食水配水庫,兩者分別於2011年及2010年拆卸,當時工程亦有諮詢古蹟辦。

蔡宏興認為,現時的活化歷史計劃成敗不時在於商業元素,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在保育上,並建議將來舉辦復修設計比賽,成立交流平台,讓政府了解更多公眾想法。前古物諮詢委員會前成員林中偉則批評,政府在事件上後知後覺,建議政府建立18區古蹟資料庫,方便作城市規劃及保育工作。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