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房策 亂開空頭票

運輸及房屋局公布新一份《長遠房屋策略》周年進度報告,未來10年的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3萬個單位,公營及私營房屋分別佔30.1萬個及12.9萬個。政府聲稱已覓得足夠土地興建31.6萬個公營單位,是為《長策》首次達標,甚至「超標」。不過,運房局局長陳帆表明,在首個5年期僅約三分一的上述單位得以落成,其餘要靠其後5年期追趕落成。即至少未來5年,輪候公屋基層仍「有排捱」,有房屋委員會委員及議員炮轟《長策》「得個講字」,批評政府向市民開空頭支票,「所謂達標亦怕只係講到做唔到!」

10年總房屋供應目標43萬單位

《長策》公布2021/22至2030/31年度的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3萬個,與去年一樣。公私營房屋比例維持七三比,「公屋/綠置居」供應目標,未來10年為21萬個,其餘資助出售單位供應目標為9.1萬個。私樓方面,根據9月底最新推算,未來3至4年一手私人住宅物業市場預計供應量約9.2萬個單位。陳帆死撐《長策》數字「無水分」,首個5年期的項目大多已完成諮詢及法定改劃,等於踏出第一步,令當局對其後5年期供應更有把握。至於第二個5年期落成的項目,大多土地已完成法定改劃,待完成其他程序,如收地清拆、地盤平整及基礎設施等便能建屋。

事實上,《長策》自從2014年推出後從未達標,過去的供應目標是否已經「走數」。陳帆對此辯稱:「政府已覓得足夠土地建屋為一個好開始,代表有成功達標的機會,無必要將達標及走數拉成對等去看待。」

無提重建舊屋邨 搵已知土地充數

《長策》亦提及住宅物業價格仍處於一般市民難以負擔的水平,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顯示,今年第三季的按揭供款與私人家庭入息中位數比例(即置業負擔比率)為77%,較去年同期高,故政府會維持住宅物業的各項需求管理措施,即無意撤辣。

房委會委員尹兆堅指出,《長策》以已知的土地供應充數稱達標,覓地建屋毫無寸進,揶揄為「舊瓶舊酒」。他又直斥陳帆「空口講白話」,向市民開空頭支票,空談10年公營房屋目標供應達標:「首5年先做到三分一,後5年會做到其餘三分二,邊有可能!」尹又質疑,政府無落墨提及重建市區舊屋邨,未加大力度加速重建步伐,令人失望。

議員柯創盛亦對《長策》感到失望,以15.6萬宗一般公屋申請推算,若每年只有3萬個編配單位,申請人也要輪候5年才有機會獲首次配屋,與「3年上樓」目標,依然相距一大截。

此外,發展局早前提及會檢視10組規劃作住宅但未有發展計劃的私人土地,該局副秘書長何珮玲說,研究將於明年初公布,初步傾向只會挑選部分土地作發展,如有需要會收地,但坦言此等土地不會帶來大量公屋供應。

東方助覓地紓房困 當局充耳不聞

港府常指欠缺土地建屋,但今年初東方報業集團動用人力物力,搜集資料並往現場航拍視察,找出全港多幅可發展棕地,有團體估計,新界有1,023公頃棕地未納入發展,單是橫台山及坪輋已有逾140公頃;環團亦指發展約400公頃棕地,估算只需333億元造價,已可興建約14萬個公營單位。而全港不少空置工廈及工業邨內閒置土地亦可作發展,只要加以善用,定能為不少無殼一族提供安樂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