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諗到我死嗰日,都未輪到間公屋。」遷入天台屋數月的黃女士表示,申請一人公屋已有五年,但一直無回音。截至去年底,全港有近二十六萬宗公屋申請,一般輪候時間長達五點四年。有關注團體批評,政府只要求取締天台屋,但未有提供足夠的過渡性房屋滿足基層需要。
「依家都好少聽啲街坊話等五年,大部分等成七、八年都未上到樓!」關注基層住屋聯席組織幹事朱詠妍坦言大部分天台屋居民都是基層市民,一旦住所被清拆,亦只能移居到劏房等不適切居所,根本無法解決居住問題。她批評政府計劃未來三年只增加一萬五千個過渡性房屋,不足以應付需要;加上過渡性房屋的選址偏遠,從過渡到上樓,基層市民需搬遷數次。
朱坦言強行清拆只是治標方法,政府需檢視現行房屋政策,做好人口規劃。她希望政府能善用現有土地資源,收回新界棕地,以增加公屋供應數量;另外亦應盡快落實租務管制和租金津貼。
房屋署發言人表示專責小組已覓得土地在未來三個年度提供約一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政府亦有計劃將供應提升至一萬五千個單位,以紓緩居住於惡劣環境及輪候公屋的人士需要。就新增五千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的計劃,政府正考慮多幅不會於短期發展的「政府、機構及社區用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