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新冠肺炎新增個案連續六日維持單位數水平,疫情看似有緩和迹象。不過,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指,本港確診個案中,有兩成半至三成三人是無病徵患者,強調本港須連續二十八日沒有確診個案,才可代表疫情受控,建議政府再延長「禁聚令」十四日。但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則認為,措施不應「無限期維持」,建議政府待疫情穩定後,作適度放寬,避免經濟受重創。
何昨早在電台節目表示,本港須做到二十八日零感染,及有足夠測試才代表疫情已受控,形容情況如在跳降落傘,下降時即使減速,但未知離地多遠便除下降落傘,做法並不可取。他又說,三月的確診個案中有兩成半至三成三人是無病徵患者,但政府從無主動講解,由於很多港人患有氣管及鼻敏感等問題,他們未必能發現自己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病徵,重申政府應加強宣傳,向公眾交代如何解決無病徵患者的問題,讓社會了解存在無病徵感染的情況,並安排患者到指定地方隔離。
禁聚令和部分行業的停業令將於本月廿三日屆滿,對於是否有必要延長禁令,他認為若現時取消限制社交距離的措施十分危險,指政府要盡快宣布延長有關規例。何建議,政府需公布每日的病毒檢測數字,又建議可參考北京的做法,要求從高風險地區入境人士進入市區之前,需要做兩次病毒檢測。
梁子超則認為,當初停工停課是因為有爆發及海外港人回流潮,惟措施不應「無限期維持」,現時本地未見爆發個案,港人回流潮亦漸過去,政府應考慮放寬停工停課,及部分處所停業等措施,以減少對本港經濟的打擊。但他強調,在放寬預防及控制疾病措施前,應堵塞輸入個案隱形病人走入社區的漏洞,包括在強制檢疫人士檢疫期完結前再進行一次病毒檢測,以便找到在十四日潛伏期內確診的隱形病人。同時,放寬禁令前,當局應與業界商討如何在不會增加感染風險的前提下放寬措施,例如限制處所的人數、距離、要求顧客戴口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