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津貼」門檻過高、名額有限,不少有需要人士遭拒諸門外。患小腦萎縮症的中年婦,因有低額殘疾津貼,申請照顧者津貼被拒,生活拮据,難以照顧患同一病症的父親;因患有柏金遜症的太太無輪候社署復康服務,全職照顧的伴侶不合申請資格,兩人僅靠微薄積蓄過活。有社工反映計劃離地,無法幫助有需要人士;立法會議員亦批評津貼定位錯誤,促政府重新檢視政策,增加支援。
「我想對爸爸好啲,但依家連呢個能力都冇。」患有小腦萎縮症的陳嘉儀,需要照顧受同一病症煎熬的父親,她因病影響行動和說話,被迫辭去保險工作,現時每月收入就只靠普通殘疾津貼一千七百七十元,卻因此令她申請照顧者津貼被拒,「如果每個月多番二千四蚊,起碼我有錢買啲補充品畀爸爸。」
據政府統計處一五年資料,全港有逾廿萬名照顧者。政府去年十月展開俗稱「照顧者津貼」的「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第二期及「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第三期計劃,為輪候資助長期護理服務人士的照顧者發放津貼。截至上月底,兩個計劃共有近三千四百宗申請,符合資格的卻只有二千五百多宗,近四分一申請者因領取其他津貼或超出入息上限而被取消資格。
嘉儀坦言生活艱難,不時因財政及照顧壓力喘不過氣來,甚至在街上推着父親輪椅時忍不住流淚。為節省金錢,二人覆診都只會乘巴士,落車後要走大斜坡到醫院,嘉儀擔心假若父親途中跌倒,她將無力把父親扶起,她慨嘆被社會遺忘,希望政府能放寬照顧者津貼申請門檻,幫助有需要人士。
「試過架升降機載滿人,同佢(太太)分開搭,點知佢喺短短一分鐘就病發。」謝子林的太太患有柏金遜症,為擔心太太隨時病發,他八年前辭去醫院洗衣工作,全職照顧太太,夫婦倆只靠微薄積蓄維持生計。謝坦言,以為照顧者津貼能助他減輕生活負擔,但後來發現因太太無輪候資助長期護理服務而不合資格,「二千四蚊對我哋嚟講好重要,兩公婆都冇收入,啲積蓄呢兩、三年就用完,到時真係唔知點算。」
註冊社工吳庭昕指不少家庭是「以殘護殘」或「以老護老」,但根據目前照顧者津貼申請資格,照顧者不能同時申請殘疾人士津貼及長者生活津貼,條件苛刻而未能符合社會現況。吳又指照顧者津貼和政府資助的護理服務掛鈎並不合理,令部分有需要人士無法申請計劃,認為當局有需要檢視計劃成效。
由相關團體組成的「關注殘疾人士照顧者平台」近日公布有關問卷調查,多達六成照顧者無工作;亦有超過九成受訪者認為計劃應以肯定照顧者對社會貢獻為主要目的。立法會議員邵家臻認為,照顧者的工作大大減低社會護理方面的成本,故政策不應只着重「扶貧」,而是肯定有關人士的貢獻。邵建議政府以照顧時數為條件,免去入息審查和輪候資助服務等申請門檻。邵又指如當局希望針對貧窮照顧者,可考慮加入第二層經濟援助。
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指現時社會對照顧者的支援不足,除經濟支援外,亦應投放更多資源在照顧者情緒支援及護理培訓。
社會福利署發言人指正考慮合併「為低收入家庭護老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及「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並已委託機構對此作出評估。另外,政府為加強照顧者支援,已展開政策研究,全面探討有關人士需要。
圖:甘偉倫
文:李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