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製長者軟餐 易入口 助增磅

不少長者都有吞嚥困難,平時只能進食淡而無味的糊餐或軟餐,影響食欲導致體重急跌。保良局與香港大學合作進行為期三年的研究,引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將食物稀稠度分成八級,根據患者病情將軟餐制訂最合適的口感。先導計劃個案發現,進食有關軟餐兩個月後,九成長者體重能維持或增加,全部人均能把全餐分量吃光,顯示食欲大為改善。

保良局社會服務總幹事蔡王麗珍表示,轄下十四間安老院舍有近三成院友有不同程度的吞嚥困難,需進食糊餐或軟餐,這類食物一般賣相及味道不吸引,難引起食欲,影響長者營養吸收。

重塑食物原貌 改善食欲

該局今年和港大推行吞嚥安全研究計劃,按國際標準食物稀稠度分為八級,由流質狀、糊狀、軟腍狀及食物原狀不等。以糊狀為例,適合舌頭控制能力較弱、咀嚼及吞嚥有疼痛感者;一口及軟腍狀則適合缺少牙齒或佩戴假牙者。

這些軟餐除了按長者病情及吞嚥情況度身設計食物稀稠度外,更利用增稠粉重塑固體食物原貌,盡量做到色、香、味俱全,增進長者食欲。

負責研究的港大吞嚥研究所所長陳文琪表示,先導計劃篩選了七名長者,他們進食上述軟餐兩個月之後,全部人的情緒及食欲均有所改善,當中九成長者體重沒有下跌,大多數更有增加磅數。

不慎吞入氣道 易致肺炎

陳指出,現時大部分常見糊餐都沒有統一標準,食物太稀或太稠都有機會令到有不同程度吞嚥困難的長者出現進食意外。有吞嚥困難的長者較常見是出現食物卡在食道「唔上唔落」,或不慎吞入氣道,容易導致肺炎,甚至因懼怕進食而體重下跌。

九十三歲的翁婆婆有多種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更曾做過下肢截肢手術,影響自理能力。她在院舍經常要進食醫院常見的「全糊餐」,即將魚、肉及菜攪勻變成一碗糊狀,令她食欲不振。翁婆婆參加港大先導計劃,食欲明顯改善,體重在短短兩個月由三十六公斤增至四十公斤,且能自行進食。保良局計劃未來三年會將研究推展至轄下院舍,招募更多長者參加。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