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到病除:治骨質疏鬆 針劑較口服藥方便

昨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根據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資料顯示,全球五十歲以上的女性人口中,每三位便有一人因骨質疏鬆而骨折,骨折主要發生在髖骨、腰椎或手腕。隨着我們年齡增長,骨骼內的鈣質逐漸流失,而造骨細胞和蝕骨細胞亦有機會失去平衡,令骨質變得脆弱,導致骨質疏鬆。更年期的婦女由於受到賀爾蒙的影響,容易令骨質流失,屬於患上骨質疏鬆症的高危一族。

生物技術製新藥 提升功效

骨質疏鬆的藥物治療除了「雙磷酸鹽」(Bisphosphonate)及針劑的「地舒單抗」(Denosumab)外,亦有「副甲狀腺素」(Teriparatide) 等。 作為一線骨質疏鬆藥物,「雙磷酸鹽」主要透過依附在骨骼上,阻礙蝕骨細胞的破骨能力,以減慢骨骼的代謝率。由於口服的「雙磷酸鹽」容易因食物影響吸收效果,患者應在早上空腹時服用,並在服藥後半小時避免進食及躺下,以減少藥物對食道所造成的副作用。同時,服藥時亦應整粒吞服和用整杯開水送服,並避免以礦泉水或其他飲料如咖啡、茶類、奶類等送服。

而針劑的「雙磷酸鹽」較每月或每周服藥的口服「雙磷酸鹽」較為方便,每三個月到一年才注射一次,因此較為適合容易忘記定時服藥的老人家。較新的藥物地舒單抗 (Denosumab) 是利用生物技術而製造,每半年注射一次,其功效甚至較雙磷酸鹽類優勝。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