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無心做」,大牌檔將「滅絕」。食環署多個熟食小販市場場面冷清,其中葵涌的熟食小販市場空置率高達七成半,現存攤檔只靠街坊生意「吊命」;觀塘及旺角的熟食小販市場同樣空置率逾六成。有商戶認為,政府應改善牌照制度,讓大牌檔文化能承傳下去;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一本天書睇到老」,冀能全面檢討政策。
全港現有五個熟食小販市場,分布於赤柱、觀塘、旺角、屯門及葵涌。根據食環署資料,在現行法例下,如固定攤位小販牌照持牌人死亡、交還牌照,或牌照因其他理由而被注銷,該署會容許其配偶申請繼承有關牌照。而其他符合「直系家庭成員」定義的人士欲繼承有關牌照,可以向當局申請,但需要交區議會討論,如區議會支持該大牌檔繼續在原址經營,該署會考慮批准有關繼承或承讓牌照的安排。
「以前呢度開滿晒,依家得番幾檔。」在葵涌葵榮路熟食小販市場經營麵檔的黃先生表示,麵檔所持的牌照由七十年代起至今已逾四十年。黃憶述熟食市場最盛行時期,每天午膳時間都座無虛席,與現時只剩幾檔可謂天淵之別。黃續指,隨着附近的工廠大廈轉型改建為寫字樓,食客亦相對減少,現時多數做街坊生意。
黃慨嘆熟食小販生意「愈嚟愈難做」,除了設施簡陋外,市場亦沒有加設冷氣,故此在夏天時,會流失不少客人。黃不希望屬於香港文化特色的大牌檔會消失,他希望政府能夠進行文化保育,並指現時牌照的政策只會令熟食市場逐漸式微,如果持牌人主動交出牌照或持牌人離世,導致牌照被注銷,變相令大牌檔「自動淘汰」。
位於觀塘的勵業街熟食小販市場,設有十個檔位,但隨着牌主離世,現時只剩下四檔。李先生父親早年在上址開設食店,至近月搬至另一個檔位繼續營業,現時正進行裝修,預計十月中旬開張。李表示,港府對於小販熟食市場態度像「自生自滅」,感覺似「等牌主離世,可以賠少啲」。李憶述約十年前,政府曾向業界推出政策,協助熟食小販市場牌檔搬到熟食中心,但因為過程涉及多個部門,至今仍「只聞樓梯響」,李慨嘆現時只好「見步行步」、「做得幾多得幾多」。
另外,位於旺角的新填地街熟食小販市場原有十二個攤檔,現時亦只剩四檔。全港公共街市販商大聯盟主席黃齊偉直指,大牌檔、冬菇亭為香港的文化遺產。另外熟食小販市場租金較便宜,故此食物價格亦經濟,大受市民歡迎,同時亦可以凝聚社區,故此政府可以改善熟食小販市場的經營環境,讓市民能夠繼續享用屬於香港的美食。
立法會議員柯創盛認為,政府多年來未有優化及檢討有關熟食小販的牌照政策。柯直言,熟食小販文化為本港特色之一,有不少遊客慕名而至,但政府卻未有重視,令熟食小販市場自然淘汰。柯建議政府可以活化較舊的熟食小販市場,再改善配套設施,如加裝冷氣,繼而保育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食環署發言人表示,自一九七二年起,在一般情況下,政府已停發新小販牌照,包括固定攤位(熟食或小食)小販牌照。另外,設立熟食小販市場原屬過渡性措施,署方現時並無發出新的固定攤位(熟食或小食)小販牌照計劃。
圖:關萬亨
文:黃浩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