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必須夠營養 亂戒口傷上加傷

【本報訊】抗癌路困難重重,當中要分外注意飲食。有臨床腫瘤科醫生發現,不少病人誤以為減少進食分量,可餓死癌細胞,直指想法大錯特錯,不論患者有否攝取足夠營養,癌細胞仍會攻擊身體組織和攝取養分,若患者持續營養不良,能量和蛋白質攝取都不足,身體的營養更會「入不敷出」,傷上加傷;註冊營養師亦叮囑癌症患者勿過度戒口。

抗癌病人常有減磅情況,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李智仁指,患癌本身飽受負面情緒衝擊,抑鬱和焦慮令他們寢食難安,其中罹患口腔癌、鼻咽癌的患者接受電療後,更有機會出現口腔潰瘍、吞嚥困難等副作用;正接受化療的患者亦會出現嘔吐、食欲不振,種種情況均會令患者營養攝取量不足。他續指,癌症患者體內的癌細胞同時會釋放大量發炎物質,造成代謝機能紊亂,體內代謝分解的速度高於合成速度,令病人的脂肪細胞分解,肌肉蛋白質消耗更大,體重更輕。

宜增加體重 補充蛋白質

患者勿輕視體重下跌,當發現體重下跌逾百分之五、體重指標少於二十並且體重下降逾百分之二,表示可能已出現肌肉持續流失,李智仁說,這足以影響治療效果,甚至減低存活率。美國曾有研究對比各種癌症患者於體重下跌或無變時,存活期中位數的差異,發現當中非小細胞型肺癌患者如體重沒有下跌,存活期中位數有二十星期,但確診體重下跌的患者,存活期中位數縮減至僅十四星期。

另一種「癌症殺手」大腸癌,若體重下跌,存活期中位數更相差廿二星期。至於維持體重對抗癌療程幫助有幾大?另一項研究指出,體重增加逾百分之五的患者,腫瘤反應更高,代表治療效果愈好。

為預防肌肉蛋白消耗過量,癌症患者每日的蛋白質需求比健康人士需要多近一倍。以體重六十公斤的人為例,正常人每日建議蛋白質需求量為四十八克,癌症患者則需要九十克。英國註冊營養師陳玉儀舉例,進食多四十克的蛋白質,相等於食六隻半雞蛋、飲超過一公升奶或食二百克牛扒的蛋白質攝取量,但癌症患者食欲不振,很難進食到上述分量的食物。

她建議,癌症患者如有吞嚥困難或食欲減少,可選擇醫學營養品幫助維持體重,應付抗癌療程,同時亦應維持均衡飲食,包括多進食蔬果,攝取充足維他命及膳食纖維。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